65.九给尼克松捎信(4)

65.九给尼克松捎信(4)

“我真是第一个应邀上**城楼的美国人?”斯诺问着,棕色的眼睛透露出兴奋的光,内心的激动溢于表。

从未来过中国的洛伊斯充满好奇心,喜悦地四处打量。装饰有一个仙人和九只走兽: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狎鱼、獬、狲的**屋顶,在金秋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璀璨夺目。看着这些充满神奇色彩、极富魅力的东方古典艺术,洛伊斯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让我请您来的。您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周恩来热地说,“在中美两国互相隔绝的况下,您三次访问新中国,今天还上**参加我们国庆盛典,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我又有独家新闻了!”斯诺激动地说。

电梯又一次升上**城楼。电梯门开了。一个身材魁梧、脊背微驼的人在秘书的陪同下走了出来。衬着金光璀璨、庄严雄伟的**城楼,**身上焕着番茄的气质。刹那间,斯诺进一步感觉到**身上那无与伦比的威严。

周恩来领着斯诺夫妇快步迎向他。“主席,您看,谁来了?”周恩来这样向**介绍道。

“斯诺先生,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一看见斯诺,十分高兴。

斯诺夫妇跟**立即握手。

周恩来还向斯诺介绍了**。

这时,**广场上的高音喇叭响起了“文革”中唱得最多的《东方红》乐曲。广场上,穿着绿色军装、挥着红色旗帜和标语牌的群众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伸出手,拉住斯诺的一只手,领着斯诺夫妇来到**城楼正当中的栏杆边。斯诺有意地注意**的手,因为外国有报纸说**的一只手已经瘫痪,因此藏在他的衣袖里。斯诺紧紧地握着**的手,感到同以前一样坚定有力。

站在一旁的洛伊斯侧目望去,看到了**那颗著名的黑痣。广场上的群众也吸引着她的注意力。同林荫大道一般宽的游行队伍不断地通过护城河前高大的城楼,从巍然挺立的**眼前涌过。他们中有列着整齐队伍的学生,翻着筋斗的京剧演员,跳着民间舞蹈的农民,在巨型彩车旁边阔步前进的工人,高举红旗身着草绿军装的士兵,身着朝鲜绸衣和西藏绣袍的少数民族。

随着人流缓缓走过,一幅巨大的标语映入站在城楼上人们的眼帘:“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

**举起右臂慢慢地向群众挥动着,群众欣喜若狂。

不久,中国最大的报纸,中国**机关报《人民日报》把**与斯诺夫妇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的照片刊登在头版的显著位置。这与游行队伍中高举的反美标语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意味深长的特殊信号。这是中国的政治家们制造的历史性的一瞬间。斯诺自己说:“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都是有目的的。事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

是的,中国领导人在审时度势,在国际大棋盘上作谨慎的抉择。斯诺夫妇被邀请登上**城楼正是这种抉择的表达。

如前所述,中苏关系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得到较好的展,中国人民亲切地称苏联为“老大哥”。但是,随着苏联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地位的变化,尤其是军事核武器方面的重大突破:1949年8月,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8月,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使苏联在军事上取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均势。斯大林的后继者们抛弃了列宁主义的某些原则。沙文主义、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大大抬头。

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抛出非“斯大林化”的“秘密报告”,在反对“个人迷信”的借口下,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国际**运动中造成思想混乱和恶劣影响,最终导致中苏两党间由隐晦到公开,由局部到包括政治、组织和思想意识的全面论战。苏联又把两党的争论扩展到两国之间,撤出帮助中国建设的全部专家并带走图纸。苏联还在12000多华里的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剑拔弩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近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5.九给尼克松捎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