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十光荣归去(5)

74.十光荣归去(5)

斯诺夫人洛伊斯在讲话中说:“我根据斯诺的遗,把他这一部分遗体安放在新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下,安放在中国的新人中间,在这里,对人类的尊重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里,世界的希望射着新的光芒。***”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复始之旅’。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个美国人,如他自己说,他认识了许多国家的好人。而现在,他又回到他曾从头就亲眼看到一场革命的这个国家,这一革命不但解放了中国人民,而且继续成为全世界世世代代的希望灯塔。过去,他曾在北京大学教过青年,现在他安息在北京大学,而这里另外一些年轻人正在享受着前辈学生的牺牲与斗争的成果,愿现在和将来到这里来的青年本着给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带来解放的同样的精神来利用这块园地——在这里休息、游戏、学习和工作,这将是他所希望的。”

1974年暮春,一些家人、朋友将斯诺的另一部分骨灰埋葬在哈德逊河畔斯奈登渡,山姆·齐姆鲍尔斯特旁靠一险峻陡坡的空地上,基地一小方花岗石上刻有斯诺姓名的两个缩写字母e·s,还种了一株山茱萸,这是斯诺喜欢的密苏里州州树。

斯诺永远安息在太平洋两岸,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79年,中国三联书店出版了新的《西行漫记》中文版,到1982年销售165万册。

1982年,当里根当局计划向台湾出售喷气式飞机和其他军用物资时,中国人民在北京隆重纪念埃德加·斯诺逝世10周年。

1984年,一些中外人士起成立“三s研究会”。“三s”取自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三人相同的姓氏第一个字母“s”。邓颖超任名誉会长,黄华任会长,王炳南任总顾问。

同年,新华出版社搜集了各个时期斯诺的代表作,编辑出版了《斯诺文集》四卷。第一卷《复始之旅》,第二卷《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卷《为亚洲而战》,第四卷《大河彼岸》。文集的《出版前》说,“这些书是极好的纪念品。”

1985年,中国“三s研究会”、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和中国“三s研究会”内蒙古分会在呼和浩特联合召开“纪念斯诺诞辰8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88年,中外文化界好友共聚北京大学,举行“纪念《西行漫记》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91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新译本,第一次印刷6万册顷刻销售一空。中国人民永远记着自己的老朋友。

重温斯诺在中国的经历,研究斯诺,学习斯诺,正像《斯诺文集》的《出版前》所说:

“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从斯诺身上可以学习那朴实无华,诚挚勤奋,信任人民,前进不息的品德。他笔下对旧中国和新中国的朴素而生动的描绘,很好地说明了中国人民几十年取得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的光明前景,鼓舞我们为四个现代化的壮丽事业作出踏实和坚韧的努力。”

“对于新闻文化界的同仁来说,斯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而且他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地认真研究问题的态度,及其为了探索真理,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美国逐渐出现中国热。1976年,《时代》杂志表了斯诺生前写的评论**的文章。文章认为**“思想上能同时兼容各种矛盾的概念,包括时间与空间方面、战略方面、正确和错误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斯诺在50年前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再次出英文版,美国国务院将此书列为继续了解中国的“有用的参考读物”,世界银行总裁克劳塞初次访华时认真阅读此书。斯诺的著作、思想被人们广泛地研究着。

但是,正如《埃德加·斯诺传》的作者汉密尔顿所说,这并不表示美国已“渡过一个严峻的考验”。美国人能否开始理解其他国家的希望?美国人是否仍将通过希望和恐惧的棱镜观察世界,并且笨拙地试图单方面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假如美国人不能重温斯诺的漫长而番茄的经历,他们能否像斯诺所做的那样——开始多学一些,多看一些在”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近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4.十光荣归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