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七章开启绝密档案解读帝王之谜(8)
长此以往,民众当然不愿意,所以就在梁武帝第三次舍身之后的第二年,侯景动叛乱,几乎没遭到什么抵抗就打到了建康。***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8000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说侯景在梁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公元549年,当侯景打进台城时,梁武帝还在自我安慰:“江山从我手中得来又从我手中失去,这有什么可悔恨的呢?”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
由此可见,梁武帝的死因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有其客观的原因。
第七节朱元璋父母坟地的传说和真相
历史上常常有一些人,由于时代的风云变幻,使他们能叱咤风云、平步青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历史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由和尚而得天下的,仅他一人。然而,自古至今每位开国皇帝的祖坟往往都被赋予一个风水传说,如果哪个人做了皇帝,一定会说祖坟选对了地方,即使在当今,也有很多人十分相信坟地的选址传说,所以也就导致很多人在给老人选坟地的时候要经过多方考察,并请传说中的风水先生进行选择,然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然而,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这样做呢?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源于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祖坟恩泽后人”的影响。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祖坟也历来被后人认为是埋在了龙脉上,正因为父母祖坟的显灵,所以才导致朱元璋成为一代帝王,然而,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这有待于我们的探究。
历史追踪
朱元璋(公元1328~公元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病崩,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牛。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3年,历经磨难。此次外出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就很轻易地取得了对整个军队的控制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展生产,为之后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蒙古大漠,元朝灭亡。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又用十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卒,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大明嘉靖年间改谥开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解读真相
那么,朱元璋父母坟地选址的传说又从何兴起呢?
据说,朱元璋称帝后,觉得应尽孝道,于是想要另择良地建陵安葬父母,于是将这件事交给了精通风水的宰相刘基,然而,刘基等人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却对朱元璋说:“皇上父母先前所葬之处正是真龙脉,请不要重新选陵址,而是在原来的坟墓上封厚土。”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采纳了刘基的建议。这件事在现今明皇陵墓碑介绍中有记载,墓碑中这样写道:“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4月,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及长侄相继身亡,幸邻人刘继祖惠地葬此。他称吴王后,元至正二十六年返里议欲改葬,但又恐泄山川灵气,故增土以培其封。即皇帝位又追尊父母为淳皇帝、淳皇后,并将其坟墓按山陵之制建成皇帝陵。”而这也就使得后人对朱元璋父母坟地的传说进行了不断的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