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章开启绝密档案解读帝王之谜(9)
其实,朱元璋父母的坟地不是人为勘定的,朱元璋自小家庭贫困,一家人靠租用地主刘继祖家的田地生活。***
吴晗的《朱元璋传》中写道:家里没有一贯钞、一钱银子,买不了棺木,更谈不上坟地。田主呢?几年的主客,想来总该施舍佃户一块埋骨之地,谁知不但不理会,反而“呼叱昂昂”,邻舍们都觉得难受、伤心。正没计较处,同村人刘继祖不忍心,慨然舍了一块地,两兄弟磕头谢了,真是一头有了着落。但是,衣裳呢?棺椁呢?还是没办法,只好将就着把几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坟地草葬。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还未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雷明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抖,约够一顿饭的时间,天霁雨晴,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做“天葬”。35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将父母葬在此地实属无奈,又何谈为父母的坟地选址呢?后人之所以对其父母的坟地有灵验一说,主要就是因为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皇帝历来被称为是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所以,人们对他父母安葬时候的景做了很多附会夸张,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他父母坟地真的有显灵一说,也许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究。
第八节雍正帝嗣位之谜
康熙,一个被后人称为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后半生一直为立储之事而苦恼,而在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由于康熙在世的时候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十分宠爱,而在众多皇子夺位的战争中,他也一直没有介入,所以,对于他的登基,历来被后人称为是一个历史疑团,有人说他是篡位,有人说他是继承正统,然而民间的各种说法,究竟哪种成立呢?这就要从那份让后人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历史追踪
清世宗雍正(公元1678年12月13日~公元1735年10月8日),清入关后第三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雍正十三年,后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习称雍正帝。在位13年,庙号世宗。
雍正帝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
清世宗即位时已45岁,外加之前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礻匙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雍正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况,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雍正七年,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力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