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4)

79.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4)

第四节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淝水之战,这个被历史记载成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被后世历代兵家所传诵的经典,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淝水之战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使统一事业延后了上百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确实败了,败在了他的骄横与轻敌上,这场战役出了几个成语,这几个成语很完整地诠释了苻坚失败的一个过程,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但是真如历史记载的这般吗?东晋以10万军队打败了前秦百万大军,据史料记载,苻坚的百万大军“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恰恰这样真正到达淝水与东晋直接生接触的只有苻坚弟弟10万大军与东晋的18万大军,可以说兵力是旗鼓相当的,而东晋的兵力还要稍高于前秦的数量,前秦的失败是有很多原因的,先兵力是由各族临时组建而成,大都出于观望态度,胜则进,败则跑,还有一部分人是和稀泥的。另外就是军事上致命的错误——轻敌,所以说淝水之战是在兵力相当的基础上的一场胜利,而且东晋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见淝水之战并不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

历史追踪

西晋末年,社会动乱,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南北朝时期。晋琅玡王司马叡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北方地区各民族经过不断兼并,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是历史上非常著名,并且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借助于前秦的军力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狂妄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断流”的来历。这是苻坚在不知己也不知彼的况下放出的豪壮语。殊不知这百万军中有多少是可以信赖的,又有多少是“同床异梦”者。

东晋在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任命谢玄为先锋官,率领从北方跟随且日夜训练的8万“北府兵”迎敌。这8万北府兵每日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并且时刻想着有朝一日重返北方,所以训练都格外出力,所以都成了能够以一当百的精兵,加之又是自卫反击战,就有了“将无偷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的气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东晋参与自卫反击的兵力总数不过20万人。

淝水之战中,有个人是必须要提到的,正因为此人才使得秦军大败,此人正是朱序。朱序本来是东晋的一员将领,因战败被俘,苻坚不杀反而重用,可是朱序仍然心系东晋。应苻坚之命去劝降谢玄的正是朱序,他给谢玄分析了秦军的形势,虽然秦军数量巨大,但是尚未集结完毕,当趁秦军未集结完毕时起攻击,击败前锋以振士气。这样可以一鼓作气大败秦军。正是有朱序的分析,才使得谢玄主动出击。

由于秦军紧靠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江与其决战,于是谢玄就派出使者去见苻坚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大致的意思就说咱们这样隔着江也打不起来啊,你们兵力强,把河岸边给我让出一块地方,我们渡江过来与你们决战,你们要是不敢就算了。本来大多数的秦军将领是不同意的,但是苻坚却想着如果趁他们没全部上岸就动攻击定能大获全胜,故而同意了东晋使者的建议。本来这是一次战略上的后移,但是由于士兵不知生何事,加之洛涧失败,秦军士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趁机动攻击,朱序又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纷纷转身逃跑,结果行成连锁反应,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9.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