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8)

83.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8)

那我们再来看看双方海军的归属问题,日本的海军是真正归属国家的,国家会授命一个海军方面的负责人来指挥海军,海军的军费是由海军提案、议会审议、国家拨款的一个流程。可以说是真正把每一分钱用到了海军的建设上。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公款招待,当然这些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海军的“归属”问题。清朝于公元1861年授命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从组建的开始,李鸿章便把北洋水师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管理,把北洋水师作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砝码,而并非出于保护国家安全的考虑。而清朝内部又因李鸿章是汉人而不断地对他进行排挤、打压,自然地,作为李鸿章的私有财产的北洋水师也是步履维艰!所以李鸿章在申请北洋水师建设款的同时就会受到诸多的阻挠,先要看的就是老佛爷的脸色,高兴就批,不高兴了门都没有。清政府的**制度必然带来政治及经济上的**。在**的体制下,公私不分,老佛爷就是国家。老佛爷一个人的喜怒就等于是一个国家的喜怒。

在当时而,仕途的关键在于能否让你的领导高兴、能否让老佛爷高兴,这就成了当时仕途的真理!这种**体制制约了通过正常努力、真才实学考取功名的人,而成就了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无能之士!久而久之在国家民族和军队中充斥了大量此类的人,而这些人往往占据重要的指挥岗位,导致战斗力低下、不战而逃、一战击溃的局面。试想这样的军队去参加战争哪里有不失败的理由?即使拥有数量再多的武器装备,结果还是一样的,因为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人不能使用装备,它们就成了一堆的废铁!

据当年亲历战斗全程的洋员泰莱,对这支舰队是这样评论的:“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真正的战争永远要开始于战争开始之前,失败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不是慈禧也不是李鸿章及某个个人的责任,真正让北洋水师覆灭的是清朝的**制度!慈禧、李鸿章不过是**制度的一个缩影而已。

第八节石达开在生命垂亡之际并没有写神秘信函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领导者中最富有谋略的人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把年轻的石达开锤炼成了一位能征善战、深受太平军将士爱戴的军事统帅。陈玉成说他“独具将才”,李秀成说他“文武备足、谋略甚深”,而太平军的敌人则最怕他也最恨他,骂他“狡悍为诸贼之冠”。但有一个疑点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纷纷探讨的焦点,就是石达开在被俘之后,那封神秘信函是写给谁的?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封信存在呢?

历史追踪

石达开(公元1831年~公元1863年6月26日),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参加金田起义。任左军主将,封翼王,勇敢善战,屡败清军,威震两湖、江西。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石达开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家。少年时代慷慨有志,勤奋读书,尤其爱读《孙子兵法》。在太平天国革命酝酿时期,他在洪秀全、冯云山的影响与动员下,加入了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他由贵县率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到桂平金田村“团营”集结,与前来镇压的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王,石达开被封为五军(中、前、后、左、右)主将中的左军主将,同年秋,又在永安(今蒙山)晋封为翼王。这时,他年仅21岁,已成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和太平军的一路统帅。公元1863年春,石达开在遭受太平天国内部猜忌之后,率10余万众士兵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入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公元1863年夏,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最后,他从保全部属生命的愿望出,给清军写了一封信,幻想“舍命以全三军”,信的内容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3.第八章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军事内幕(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