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领袖卷之毛泽东(15)

15.领袖卷之毛泽东(15)

**非常重视工农革命军的建设,努力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摸索一条新型的建军道路。在井冈山斗争的初期,**一反旧军队只管单一作战的习惯,根据当时所面临的任务,向部队提出三大任务:一是打仗消灭敌人,二是打土豪筹款子,三是做群众工作。继三湾改编实行民主建军之后,他又亲自做井冈山农军领袁文才、王佐的工作,并派何长工去帮助他们把队伍训练改编成**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进一步积累了改造旧式武装的经验。为了加强部队的纪律,**规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增加了军队纪律,密切了军民关系,体现了新型人民军队的本质。1928年3月下旬,**率部赴湘接应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农军。4月24日前后在宁冈砻市朱德、**所部正式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按党中央规定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和第四军军委书记。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使中国出现了一支最强大的工农武装。同年5月间,**同朱德等总结游击战争的经验,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术,这成为红军作战原则的基础。运用这一战术原则,**和朱德指挥红四军同优势的敌人作战,连续取得了五斗红、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的三次“进剿”。其中,6月23日的龙源口大捷,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龙源口大捷后,井冈山根据地逐步扩展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源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县东南部,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达到全盛时期。

在进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全身心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极其艰险复杂的条件下,创造性地把革命失败时所必须的有阵地的退却与可能的有阵地的新进攻结合起来,由动湘赣边的秋收起义到向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成功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式的问题。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实践,**展了他关于“上山”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当井冈山的有些同志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1928年5月,在由他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阐明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展和胜利的可能性,明确地肯定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批评了逃跑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观点。从而坚定了同志们坚持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信心。在这次会议上,**被推举为**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同年10月,在**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为大会起草了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主要内容的决议;接着,他又于11月25日写了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两篇理论著作中,**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述了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生、存在、展的原因和条件,深入地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他指出:“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根据这样的分析,**初步确定了以武装斗争为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走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的革命方针,并确定革命区域的扩大应该采取波浪式的推进,反对冒进政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领袖卷之毛泽东(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