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领袖卷之毛泽东(16)

16.领袖卷之毛泽东(16)

在此前后,**和朱德指挥红四军粉碎了湘赣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动的两次两省“会剿”。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和红四军会师。当时,湘赣敌军集中六个旅约三万兵力,正对井冈山根据地动第三次“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扩大革命根据地,并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1929年1月4日至7日,**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联席会议,做出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向敌人后方赣南、闽西挺进,“围魏救赵”,牵制敌人,粉碎其“会剿”的决策。1月14日,**率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多人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红四军主力脱离原有的根据地,流动作战是极其艰难的,因耳目闭塞,敌军轮番穷追,战斗屡遭失利。2月中旬,他和朱德指挥红四军用运动战调动敌人,分散它的兵力,在瑞金以北大柏地一带,打伏击战一举歼灭尾追的赣敌第十五旅大部,俘虏团长以下八百多人。这是进军赣南后的次胜利。随后,红四军转战闽西。在**和朱德的部署指挥下,红四军会同闽西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地方武装,相继取得了全歼敌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三战龙岩城和攻克上杭等战斗的胜利,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这正如**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词中所说:“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同年6月下旬,**出席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与会者在党的领导、政治思想工作、红军的任务等问题上,意见有分歧。**提出的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建设的流寇思想,必须坚持党的集权制(即民主集中制)领导原则等一些正确主张未被多数代表接受。在选举前委书记时,原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未当选。记载了这次会议中各种不同意见的文件,被报送**中央。会后,**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养病兼指导地方工作。新当选的前委书记陈毅于8月赴上海向中央报告工作,10月下旬带着中央9月28日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回到部队。中央的指示信吸收并肯定**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系列正确主张,指示在红四军中应“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并指定**仍任前委书记。“九月来信”对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12月,**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指示和创建红军以来的经验,并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同月28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起草的决议,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强调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指明红军中政治工作的地位,要求对红军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领导,纠正红军内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军队建设的伟大纲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和军队即使在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并在工人不占主要成分的况下,也能成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的问题。

古田会议后不到一周,1930年1月5日,**就对时局的估量和红军的行动问题复信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即以后题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在这封信中,**说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批评了**等一些人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他根据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在总结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把他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而只能是先在乡村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以积蓄和展自己的力量,由此逐步推进而取得城市、取得全面范围的胜利;他强调,党领导的红军战争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他认为,中国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展,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他坚信,建立红色政权是促进革命**的最重要的因素,惟有此,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影响,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才能促进革命的**。**的这篇回信,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展的问题,而且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的展规律。它标志着**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领袖卷之毛泽东(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