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领袖卷之毛泽东(21)
11月底,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由长征开始时的八万余人锐减为三万左右。***这时,博古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筹莫展;**和全军上下都为党和红军的命运而焦虑。在这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同“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的瞎指挥作坚决的斗争。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在政治局内公开批评中央的军事路线,认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是由于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上的错误造成的。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召开的**中央负责人会议上,根据当时敌的变化,力主放弃原定向湘西转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他的意见得到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人的支持。李德无视敌人已在通往湘西的路上部署下重兵的现实,仍坚持主张朝红二、六军团的方向北进,这遭到与会大多数人的反对。会议作出决定,中央红军改向贵州转移,相机占领黎平。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问题。博古和李德仍然坚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李德还主张红军立即折向黔东。**则坚决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经过激烈的争论,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人赞成**的意见,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决定采纳**的意见,红军西进渡乌江北上。会议放弃同红二、六军团会师和建立湘西根据地的原计划,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王稼祥同**议定由他出面提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王稼祥的建议得到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的支持。1月15日至17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召开。会上博古作了主报告,为其错误辩护。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张闻天根据他和**、王稼祥共同拟定的提纲,作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接着作长篇。他强调当前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指出博古的报告基本是不正确的,并批评李德主观、武断的军事指挥。他对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明今后正确的方向。他驳斥了博古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用红军粉碎敌人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事实,说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军事指挥上和战略上犯了错误。他分析了“左”倾路线在各方面的表现,如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险主义和转移时的逃跑主义。他指出博古和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强调这条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的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和拥护。王稼祥旗帜鲜明地支持**的意见,拥护由**来指挥红军。周恩来在中也全力推举由**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朱德、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等也先后,明确支持**。会议决定,增选**为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开会分工,以**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不久,**中央决定,**担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成立**、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这样,遵义会议和会后中央组织机构的调整,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党的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的亲自指挥下于1月20日前后陆续由遵义、桐梓地区向西前进。1月底,红军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地区,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准备在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现红军的意图后,乱了手脚,急忙调集大量兵力到川黔边境布防,严密封锁长江。**鉴于敌生了变化,北渡长江对红军极为不利,当机立断,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指挥红军到川滇黔边的扎西(威信县城)地区集中。当敌军迫近扎西时,**率部杀回马枪,出其不意,挥戈东进,乘虚直插贵州。2月底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他和周恩来等指挥红军进行遵义战役,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激励了部队的士气。遵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亲抵重庆督战,以堡垒战术与重点进攻结合的战法,采取南守北攻的方针,妄图压迫红军于遵义地区而歼灭之。**同周恩来等研究后决定,将计就计,故意部署红军徘徊于遵义地区,摆出决战架势,诱敌围集。待围追堵截之敌逐渐接近,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之际,**率领红军突然西进,3月中旬三渡赤水,再入川南,摆脱了强敌的合围。**却只派了小部队继续向西迷惑敌人,而同时率主力秘密神速向东,重返贵州,把敌人甩在川南,打乱了敌人聚歼红军于川南的计划。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把数十万敌人甩开,掉头南下,在敌军的间隙中穿插急进,直指乌江。除留九军团在乌江北岸迷惑与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于3月底南渡乌江,小部队佯攻息烽,大军继续南下。4月上旬,**等为了进一步造成敌人判断失误,命令中央红军到达清水江西岸地区,采取声东击西,以少许兵力东渡清水江,并造浮桥伪装东渡。蒋介石又一次上当,急调重兵阻止红军东进。与此同时,红军主力则南下威逼贵阳。由于敌人在贵阳及其周围只有四个团,兵力单薄,使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状,害怕红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火速增援贵阳救驾,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防守。事前,**曾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果然不出他所料,云南敌军被调到贵阳附近。红军乘虚向云南疾进,前锋逼近昆明,迫敌将滇北守军调往昆明防守,这为红军北渡金沙江造成有利条件。5月上旬,中央红军全部巧渡金沙江,从而摆脱了追堵的几十万敌军,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央红军自遵义会议后近四个月转战,在**为代表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根据敌的变化适时变换作战方向,大踏步地前进,大范围地迂回,纵横驰骋于川滇黔地区,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声东击西,忽南忽北,迷惑调动敌人,争取自己主动,陷敌于被动,弄得敌人蒙头转向,疲于奔命,使蒋介石的“追剿”计划屡屡落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