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领袖卷之毛泽东(20)

20.领袖卷之毛泽东(20)

1933年10月,为了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纠正查田运动中生的“左”的错误,**表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并主持制定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这两个文件切合根据地农村阶级关系的状况和土地斗争的实际,因而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对于纠正查田运动中错划阶级成分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11月,他先后到江西兴国长冈乡、福建上杭才溪乡进行调查工作,并撰写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这两个调查,反映了基层工作的真实况,总结了两个乡的先进工作经验,以及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

1934年1月中旬,在**中央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月下旬至2月初,**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他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长篇工作报告,分析了中国和世界革命展的形势,总结了中央政府成立两年来,在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主要成绩,提出了当前的具体战斗任务。在这次会议上,他再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4月至7月,他在**粤赣省委驻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他亲临中央苏区南线前沿就军事问题进行调查,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一度使南线出现了新局面。

这个时期,由于形势的日益危急,**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心却很郁闷。蒋介石已调集50万大军,采纳德**事顾问塞克特的建议,遍筑碉堡、层层包围、步步进逼,正对中央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而党内把持军事指挥权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却一改**提出的,在第一、二、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而去和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阵地战,要“御敌人于国门之外”,和敌人拚消耗,搞所谓“短促突击”。结果,根据地越打越小,红军越打越少。对此,**忧心如焚。他多次向**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力陈自己的正确主张。1933年10月,在一次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再三说明:现在敌人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妄图以堡垒战和持久战来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达到最后消灭红军的目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严峻的现实,采取我们一贯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术。硬碰硬,我们将会吃亏。“福建事变”生后,**曾找到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建议把红军的主力开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打击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回援,粉碎敌人的“围剿”。他还特别强调,“此计不用,第五次‘围剿’就不能打破,福建人民政府也只好倒台”。以后,**又提出了“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的正确主张。但是,这些主张遭到博古和李德等的断然拒绝,使中央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日趋渺茫,最后终于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路上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和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不得不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有材料说,“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原本未把**列入参加战略转移的名单,后来考虑到他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才允许他一起转移。1934年10月18日,**带着警卫班离开中央苏区的于都城,踏上长征的道路。

长征出后,**同张闻天、王稼祥被编在第一野战纵队所属的中央队,他们在一起行军和宿营。当时,**因长期患疟疾初愈,身体虚弱,只能坐担架行军。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则由于在第四次反“围剿”时受重伤一直未愈,也坐了担架。行军路上他们常常议论党和红军的大事,**启和诱导王稼祥认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王稼祥对错误的军事指挥,也极为不满,认为要挽救党和红军的危急局面,必须改变中央的领导。他对**表示,要把博古、李德他们“轰”下台。他的这些看法,得到**的赞同和支持,并要他活动活动。王稼祥先找张闻天,向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的态度。张闻天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通过同**反复交换意见,张闻天、王稼祥更深切地感到**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正确,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王稼祥后来又找了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人,谈了应该撤换博古、李德,改由**来领导,大家都表示赞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共党史人物传领袖卷之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0.领袖卷之毛泽东(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