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一次反“围剿”(1)
1930年上半年,**等趁蒋冯阎军阀混战,无暇顾及红军的时机,在赣南、闽西大力动、领导群众闹革命,使红色区域得到迅速展,从而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起初,蒋介石尚视“朱毛军”为“疥癣之疾”,不足为患的,现在却感到是“肘腋之患”,非“剿除”不可了。
1930年10月7日,蒋军攻下了河南郑州,蒋冯阎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为结果而基本结束。于是,蒋介石得以集中力量来对付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10月28日,蒋介石亲自布命令:“1.以歼灭朱毛彭黄及方志敏各股匪之目的,集结第六、第九、第十九路军及行营直属各部在赣境内四周包剿各股匪于赣西地区及景德镇附近而歼灭之。2.所在赣之第五、第十八、第五十、第新五、新十三各师及独立十四旅其它团队暂编为第九路军,统归该总指挥(即鲁涤平)指挥。”蒋介石还亲自为这次“围剿”制定了“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出”的作战方针。具体战略是:三路大军,由北向南,从吉安、建宁之线,分8个纵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在吉安、泰和和赣州以东,永丰、乐安、南丰以南,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企图将红军主力压至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地区,“聚而歼之”,一网打尽。
当敌人开始向苏区边线集中时,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约4万人,于打下吉安后正分布于袁水流域的分宜、新余、临江地区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款。此时红一方面军尚不知中央已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并已结束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部队仍不得不准备按立三中央指示开去打南昌。但是,**已敏锐地看出了形势变化的苗头,看出军阀战争很快就要停止,蒋介石就会集中兵力来对付红军。10月下旬,红军已得知下列报:“敌谭道源师已全部开至南昌,许克祥部及第五师熊式辉部之先头部队皆于十九日相继开至九江。又据报载,金汉鼎、毛炳文两部亦有继来赣之说,公(乘藩)师现在抚州,袁州有罗霖部(湘敌),分宜有其前进部队约一营。”因此,总前委决定总部从清江太行圩后撤30里,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新余之罗坊。当日,**在罗坊的陈家闹村主持召开了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联席会议,即罗坊会议。会议于10月26日讨论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并对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
**在会上提出,在红军和苏区还不巩固、全国范围内敌强我弱的基本况还远未改变的条件下,对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应先向苏区内退却,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条件,现和造成敌人的弱点,使敌我力量对比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然后实施反攻,各个歼灭敌人于运动中,以粉碎敌之“围剿”。根据敌军企图在赣江西岸的白区一带来包围消灭红军主力的诡计,**主张红军应东渡赣江向根据地中心地带作“最后退却”,把敌人引到根据地内部去打。这就是著名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提出以后,到会的一些红军干部特别是“吉安、兴国、永丰等县的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无不反对红军的退却”,认为这样会丢失大片的根据地,危害根据地人民,对外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使大家深刻理解“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人的支持和协助下,在会上做了大量的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他们向大家反复说明:此次蒋介石、鲁涤平大举进攻苏区,意在速战速决,迫使红军进到白色区域,然后包围袭击。我们就要利用敌人的弱点,看明敌人的毒计,站在主动地位来确定我们的战略。我们采取诱敌深入红色区域,在群众的配合下作战,这是实际消灭敌人,实际进攻南昌、九江,争取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策略。只有诱敌深入红区,大举歼敌,敌人主力在野外被消灭了,守城工事也就无用了,这样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昌、九江不攻自破。这种战略,才是最实际的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才是扩大红军争取革命胜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