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族溯源(2)
毛顺生治家严格,是个好当家。他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好日子;不会盘算的人,你给他金山银山,也是空的。”他带着一家人勤奋劳动并省吃俭用,家里没有吃闲饭的,儿子年纪小也要干些割猪草之类的轻活,长大些了就要到田里干活。每年口粮之外的剩余谷子,用作押进田产,取利息钱。还兼作些贩运谷米和生猪的生意。开始,这种生意还是小规模的。后来,毛顺生得到岳家亲戚的贷款帮助,便到湘乡大坪坳一带成批购进稻谷,加工销售。家里也开始雇工,起初是短工,后来雇一长工,在冬天碾谷的时候,还得多雇一个短工。在运输上,也逐步由肩挑改为土车运送,以后更展到从银田寺雇船,将米运往湘潭市易俗河去出售。此外,他还贩卖耕牛。毛顺生手头的钱增多了。1904年,他买进了堂弟毛菊生的7亩水田,使田产增加到了22亩,年收稻谷80担。此后,他继续聚积财富,但不再买进土地,而是典进别人的田地。因为典地要比买地便宜,自己不用操心农田,有利于经营生意。他有了资本,算是个财东了。他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并同“祥顺和”、“彭厚锡堂”等店铺有商务往来。为了流通方便,自家还印制了取号“毛义顺堂”的纸票,同“吉春堂”的纸票流通周转。“吉春堂”是湘乡大坪坳一家设有药材、肉食、杂货等几个店铺的大商号,老板姓赵,是毛顺生妻兄文玉瑞的岳家。后来,毛顺生一手包办了儿子泽覃与赵家女儿先桂的婚姻。
毛顺生克勤克俭,经营有方,使得家业日益达。1936年**同斯诺谈到了他家的经济况,说相当于“富农”的地位。1950年隆冬,韶山乡土地改革划成份时,**为自己家划的成份为“富农”。
**的母亲文氏,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农村妇女。1867年2月12日生于湘乡县四都唐家圫的一个农民家庭。同当时许多农村妇女一样,她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由于她在文家排行第七,家庭及邻里都称她“七妹”。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说他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这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在译成中文时的音译之误,应该是“文七妹”。
文家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小康。其家所在的唐家圫距韶山冲有10多华里。由于文家的祖先葬在韶山冲,后代每年都来韶山扫墓。为了扫墓时在韶山有个落脚的地方,文家就将七妹嫁到了韶山。七妹同毛顺生订婚时只有13岁,18岁嫁到韶山成婚。她共生育了7个孩子,长子、次子均早夭亡,第三胎生下了**,后来又生下两男两女,四子毛泽民,五子毛泽覃,两个女儿也都早殁。
**的出世,给毛家带来了喜庆。母亲文氏唯恐第三个儿子又遇不幸,便多方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并开始吃起了“观音斋”。**出世不久,就被寄居到唐家圫的外婆家。在唐家圫的后山,有个龙潭圫,圫内有一股清泉,四季流水不断。在潭边矗立着一块巨石,高二丈八,宽二丈。传说这里曾出过妖怪,经常兴风作浪,最后有个能人为民除害,用巨石将妖怪降服。后来,人们称这巨石为“石观音”,并经常来此祷告。外婆为了小外孙能长大成人,便要女儿七妹抱着外孙来到“石观音”前烧香叩头,拜巨石为“干娘”,寄名石头,取容易抚养之意。因**排行第三,故有了“石三伢子”的乳名。1959年**回韶山,在设宴招待乡亲父老时,还开玩笑说,今天该请的都请到了,就差那“石干娘”没来。
在外婆家,**还按母亲的旨意,认七舅母为干娘,意在托福,因为七舅母子女众多,被认为命中多子多福。母亲文氏为**的长大成人费尽了一片苦心。
对**影响较深的,还是她那高尚的品德。她性温和,心地善良,富有同心,且乐于助人。每逢荒年旱月,她就悄悄地送些米粮接济贫苦的乡亲们。这同过于自私的毛顺生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反差。在母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少年时代的**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性。至今,在韶山还流传着许多**助人和同穷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