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立志出乡关(3)
就在这时,父亲为了使儿子走上一条兴业传家之路,决定要送**去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对父亲的决定起初也没有反对,觉得当学徒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当他听说湘乡有个非常新式的学堂后,就决心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他同母亲商定,邀请了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老及老师来家相劝,有的告诉父亲,去那里学习,可以增加赚钱的本领。父亲终于改变了主意。
1910年秋,**走出韶山,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所学堂,当时实行“新法教育”,除教经书外,还教授西方“新学”的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学习很有长进,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长和教员们特别是国文教员的喜欢。他写的《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全校有名。当初**投考东山高等小学堂时,在试题《志》的作文中,抒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受到校长李元甫的赞赏,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期间,**经常到学堂的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了解到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等的事迹,对他们表示仰慕。他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了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对他们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盼望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拯救民族危亡。他曾对同学萧子升(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萧三《**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在这里,**还读了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借的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并且很喜欢这些书报。他反复阅读,有的可以背诵出来。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他在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中连载的梁启超的《新民说》一文时,写了一些批语。对该文“论国家思想”一节所写的批语,说到两种君主制国家:“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之国家也,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这时期,**并不反对君主制度,认为皇帝像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诚实、善良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由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的维新派帮助他变法改革。
1911年春,经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老师推荐,**第一次来到省城长沙,考入驻省湘乡中学。在这次离开家乡时,他抄写了一诗赠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诗是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把原诗中的“男儿”改成了“孩儿”,将“死不还”改成了“誓不还”。诗中表达了**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抱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