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王昆仑(14)

14.王昆仑(14)

冯玉祥将军一走了之,可孙中山先生业已北上——且很快就要乘船安抵天津,如何才能保证孙中山先生的安全?如何才能实现孙中山先生带病北上共商国是的政治目的?遂又成了王昆仑等国民党人共同议论和担心的大事!

恰在这时,**北方区委的主要负责人李大钊自苏联回国,他号召**和国民党一起行动起来,动十万群众做孙中山先生北上的坚强后盾。王昆仑听后非常赞成,因为北京各界人民都动员起来了,谅老奸巨滑的段执政也不敢做出非礼之事。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动北京高校师生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方面来

随着各界群众日渐行动起来,北京执行部的国民党右派头面人物傅汝霖等人认为这是争取群众最好的时机,因而他们提出要和**人争夺这次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对此,王昆仑先是有不同的看法,因在他的心目中李大钊既是恩师,又是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主要负责人。然而,傅汝霖却一针见血地说:

“守常先生是跨党的国民党党员,他所代表的利益不是显而易见吗?我们跟着他走,就等于帮着**动群众,到头来,也就等于为**做嫁衣!”

王昆仑听后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加之他的政治信仰和革命目的是反对走苏联道路的,所以他很快就坚定地站在右派傅汝霖等人的一边,在动群众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的运动中,拼力宣传这样一种观点:拥护孙中山先生北上就是支持国民革命,就是拥护国民党。但是,由于大敌——段执政及奉系张作霖当前,这次与**争夺群众运动领导权之争没有公开对立。

在北京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很快在北京、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支持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的国民会议运动,并相继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在这期间,王昆仑等奔波于京城各大专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动和宣传,仅就北京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就有学生联合会、全国国立大学联合会、京兆教育会等单位参加。除去李大钊等**人的功劳外,王昆仑等右翼国民党人也尽了自己的力量。

不久,孙中山先生安抵天津。同时传来孙中山先生北上绕道日本进行体检的结果:肝癌并到晚期。这消息对王昆仑而,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一旦成为事实,依然犹如晴天霹雳,惊得久久不能自已。怎么办?他唯有跟着他所敬重的李大钊先生走上街头,进一步展开大规模的宣传运动,除组织爱国青年学生深入各界群众中宣传演讲之外,还亲自到北大、师大、美专等院校进行演讲。令他欣慰的是,万事俱备,就等孙中山先生到京主持召开国民会议预备会议了!

面对孙中山先生扶病进京而掀起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老政客段祺瑞被迫装出欢迎孙中山先生的样子。但是,他为了保住自己到手的执政大权,遂采取了两气中山先生的策略:其一,针对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定立场,他公然提出“外崇国信”的声明,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其二,计对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召开国民会议,悍然召开了“善后会议”,企图用这个由各地军阀头目和官僚政客组成的御用会议,来取代全国人民期望的国民会议。其政治目的是异常险恶的:气死一一或加速孙中山先生的病恶化,使孙中山先生北上的目的全部落空,进而造成南方国民政府出现权力的真空,借以达到他不战而胜并进而统一全国。

对此,王昆仑愤怒异常,他除去更加激励自己奋力工作,坚定地反对段合肥召开的“善后会议”之外,还要让病中的孙中山先生看看北京人民的革命觉悟。同时,也给陪同孙中山先生北上的国民党要人一壮声威。自然,也是对倒行逆施的段执政以更大声势的示威!

1924年12月31日上午,凜冽的朔风吹打着古老的北京,低沉的乌云在空中翻卷,重压着昔日的帝王之都。然而京城的各界人民不顾隆冬的风寒,每人手中执一面彩纸做的小旗,上面书写着“倡三民主义,开创民国元勋,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一淸早赶到北京饭店至前门火车站的街道两旁,恭敬地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到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王昆仑(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王昆仑(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王昆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