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二延安在召唤(7)

28.二延安在召唤(7)

\"当前的南京政府是地主、资本家、买办资产阶级的联盟。***

\"一旦某一帝国主义国家直接占领中国,地主和买办的切身利益将受其直接威胁。出现这种况时,他们中间除了利益不受侵略影响的人,或者和侵略者有共同利益的人,其他人可能不会反对反帝斗争;在紧要关头,可能支持革命斗争。

\"以上况充分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性的——除汉奸外,包括全体中国人。这就是民族阵线有别于'人民阵线'的特点。统一战线的另一特点是:它是由无产阶级政党倡议成立的;今后的展趋势,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善统一战线的组织,完成它的任务;因为无产阶级是中国惟一自觉的和起决定作用的革命力量。资产阶级不能担负这一使命。\"

**在最后总结道:\"鉴于中国政治和经济状况的特点,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民主革命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这个革命有可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胜利结束。我们**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里我们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大段引用**与海伦·斯诺当年的这段谈话,是因为这段内容是**继1925年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以来,在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下,对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各阶级的政治态度所做的又一次深入系统的分析。谈话阐明了他和中国**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革命动力、中国革命前途,以及中国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性认识和主张。其意义不仅在于将这些主张传播出去,达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争取国际上和国内有识之士的同与支持,而且对澄清党内外在理论上的一些糊涂认识,教育和团结广大群众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研究**和**思想的角度看,这篇谈话也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

**与海伦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强调在中国实现民主的紧迫性。8月13日,他在百忙之中又一次接受她的采访。他先把一份中国**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交给海伦,请她广为传播。**在谈到这个纲领时说,为了避免引起软弱的、被吓破胆的国民党官员的抵制,十大纲领回避了经济要求,甚至连简单的民众经济动员也未提出来,主要宗旨是给人民以爱国行动的自由和武装自己的自由。**认为,如果南京政府愿意合作,十项最起码的救国纲领得以实现,\"我们就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如果不合作,中国就会灭亡!\"他的话引起了海伦的共鸣,她在同**多次交谈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全民必须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组织起来采取行动——其中的一条办法就是讲'民主'。\"

这次谈话中海伦提出要离开延安到前线去进行采访,**于8月19日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弼时、小平同志:斯诺夫人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请你们给她以帮助,生活费等问题请为解决。\"这封信当时并没有用上,10月17日海伦从延安离开,后在西安碰上了她的丈夫斯诺,他们坐火车去了青岛,未能去前线。一直到1979年邓小平作为贵宾出席华盛顿市为庆祝\"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举行的招待会上,海伦在时隔42年后才把**的这封亲笔信交给邓小平。

他是唯一能统一中国的人

1937年6月21傍晚,延安城里驶来一辆老式的美制道奇车,下来五位外国人,他们是抗日战争爆前夜**接待的最后一批外国来访者。他们是:美国外交政策协会远东部的远东问题专家托马斯·阿瑟·毕森、美国《太平洋事物》杂志主编欧文·拉铁摩尔、美国《美亚》杂志主编菲利普贾菲和他的妻子艾格尼斯·贾菲,另外一位是瑞典汽车技师埃菲,希尔。他们一行是6月18日从西安驱车4天而来的。

毕森是这次延安之行的中心人物。他生于1900年,毕业于美国拉特洛斯大学。1924年受长老会派遣到中国传教。1929年返回美国,加入美国外交政策协会,撰写了许多有关远东问题的论文和小册子,成为美国有名的远东问题学者。1937年他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专门研究中日关系问题。年初,他在日本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随后在日本占领的朝鲜做了短暂逗留,于3月份来到北平。毕森对中国是否做好抵抗日本侵略的准备非常关心,希望了解国共两党的抗日立场。5月,他前往南京,拜访了国民党要人陈立夫,向他询问国共谈判的进展况,但不得要领。于是他回到北平下决心去延安访问中国**的领袖。他的这个愿望与正在北平筹划此事的拉铁摩尔不谋而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8.二延安在召唤(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