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二延安在召唤(8)

29.二延安在召唤(8)

拉铁摩尔1900年生于华盛顿。他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注重研究中国边疆问题,陆续表了多部专著。从1934起开始担任美国太平洋学会的机关刊物《太平洋事物》的主编。1937年春他从斯诺采访中国红色区域归来后引起的震动中得到鼓励,与毕森商定共同做一次和斯诺相类似的西北冒险旅行。

延安之行的另外两位参加者是贾菲夫妇。贾菲生于1892年的一个俄国犹太人家庭,1908年随家人移居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从事圣诞卡和贺年片的印刷与推销,比较同中国革命。1937年3月创办美亚公司,担任《美亚》(美洲与远大评论)杂志主编。毕森和拉铁摩尔是其编委。1937年5月,贾菲夫妇来北平时得知延安之行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参加这次旅行。

至于瑞典汽车技师希尔并不是此行的主要参加者,他既是为了友,又是为了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报酬,才接受了驾车把毕森等人送到延安的任务。毕森等与斯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他们延安之行得到斯诺的帮助和支持。当时斯诺正在北平潜心撰写《红星照耀中国》,毕森曾多次登门拜访,寻求接近中国**领袖的方法,斯诺详细介绍了苏区的况,为他们写了介绍信,并请他们返回时把海伦带回来。在毕森等之前去延安的外国友人大多是新闻记者,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采访新闻、秘闻。而毕森等人则是第一次访问中国**人的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们的兴趣不在**、朱德等**领袖的个人品质、性格、爱好和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他们更关心的是中国**对当时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立场。他们一行在延安共逗留了4天,除了会见**领袖外,还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出席了文艺晚会,并在朱德主持的一次红军指战员大会上表了热的演讲。关于这次访问的况,当年的英文报刊曾有过不少的报道。但是中文的报道我们没有现,只是在几种涉及中美关系的书中提到过此事。非常感谢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0年1月,他们以《抗日战争前夜的延安之行》为题,将毕森等当年关于这次采访的系统记录翻译出版。下面我们引述的是其中同**谈话的部分内容。

6月22日下午,**在他的窑洞里接见了毕森一行。开始谈话时,**请他们分别介绍自己的身份和从事的主要工作,当贾菲说自己是个推销圣诞卡的大批商时,**幽默地说:上帝保佑圣诞卡生意!一下子使会场的气氛轻松起来。接着,他们通过翻译进行了热烈的交谈。

**主要阐述了中国**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及其展况。他先剖析了国民党的外交政策,**指出:\"南京政府的对外政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6年七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为止。在这一段,他们奉行的一项根本政策是依靠帝国主义,向帝国主义妥协,压迫中国人民。\"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无条件地放弃了满洲。由于1932年的上海战争,中国资产阶级惧怕日本帝国主义。他们在沿海省份根本没做防御的准备工作,而打算把这些省份放弃给日本。在上海战争期间,他们准备转移到洛阳,作为临时都。如果必要的话,再撤到西安。后来,南京政府看到,日本动上海战争只是作为使占领满洲合法化的手段,日本并没有占领沿海省份的企图,而英国和美国也做了一些反对日本的努力。只是在那时,南京政府才决定不迁都了。这样,他们又转回了南京。但是,他们仍然惧怕日本,这种况一直持续到1935年11月,至此日本向华北地区扩张以后。1935年,日本企图立刻占领华北地区,这吓坏了南京当局,他们在1935年6月签订了'何梅协定'。这种态度在1935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然占着优势。那时,南京政府仍说:'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牺牲。'也就是说,他们准备进一步投降。只是到了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南京政府才开始改变他对日本的态度。在这次会上,国民党宣布,如果日本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夺取更多的领土,中国只有一战。这样,国民党解释了他准备作出牺牲的限度,就是维持现状。表现了这一方针的实际步骤,就是外交部长张群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的谈判(这次谈判拒绝了日本提出的在华北地区设立特殊区域的无理要求——引者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9.二延安在召唤(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