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三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5)

40.三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5)

斯诺本人,就因为说了些实话,在他母国,被作为\"亲共\"分子,遭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迁居瑞士;在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便因他一个,而与苏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交恶,所以,对老朋友也有些冷淡;在苏联,斯诺就更是不受欢迎的了。***好在这种状况不久即改变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苏联和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等一系列事件中的态度和行动,并不是完全符合**和**的意愿。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有些令人失望。在长征后期**和**有\"打通国际线\"的计划,希望能和苏联连接在一起,依托苏联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这个计划后来未能如愿,除去国民党强敌的封锁等原因外,得不到苏联的实际援助不能不是原因之一。西安事变前,**同东北军、西北军建立统一战线关系,有可能得到苏联的支持是**在谈判中的重要砝码。但苏联和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与**的期望是根本相反的。进而,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和**除了在政策上得到若干指导性意见外,在事实上也很难得到苏联方面实际的甚至是口头的声援或帮助。但是,一个强大的邻国——苏联的存在,特别是这个邻国与**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由她实际主持的共产国际又和中国**有着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再加上苏联在世界人民面前一贯保持有爱好和平和进步的姿态,这对于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奋斗的**和中国**来说,那里是希望和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在这一时期,**始终把争取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看做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第一位的外部条件。他在1937年7月23日,即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后第一次正式阐述**的外交方针时,非常鲜明地提出:\"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

英美\"只说不做\"

从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南京国民政府一直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英、美、法等国的调停,寄托于国联能够主持正义。但始终只是纸上谈兵的一厢愿。1937年\"七·七\"事变生,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行动。国民党和中国**都看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其影响必定不只局限于中日两国,它必将引起世界各大国的反应。有所不同的是,蒋介石过分倚重于列强的干涉和调停,企图借列强之力迫使日本让步,达到外交解决的目的。他在7月12日给华北地区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密电中称:\"平津国际关系复杂,如我能抗战到底,只要不允签任何条件,则在华北地区有权利之各国,必不能坐视不理,而且有关各国外交,皆已有把握。\"基于这种考虑,卢沟桥事变后,南京政府不断向国际社会出呼吁,强调日军的行径\"不只损害两国之关系,且亦将破坏各关系国之利益\",表示\"举凡中日间一切悬案,均愿本平等互惠之精神,以外交方式谋和平解决。\"南京政府还向九国公约各签字国送交备忘录,通报\"七·七\"事变真相,要求各国政府予以关注。8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联控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罪行,要求国联采取制裁行动。

但列强的表示大多很冷漠。美国人普遍认为,美国有得天独厚的两洋保护,世界上其他国家间生的纠纷与美国关系不大。在这种孤立主义思潮下,美国政府于7月12日表声明:\"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对于和平世界及进步世界将是一个重大打击,双方应负同等责任。\"她把争议的自卫战争与非争议的侵略战争混为一谈,实际是有意向侵略者献媚。英国则认为难以搞清事变的真相,无法明辨责任所在,因此,在更确切的报之前,他们不做表态。11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下院宣布:\"英国将同美国完全一致,走得一样远,既不跑到前面,也不落在后面。\"在此之前,国联召开大会,通过了远东咨询委员会的两项报告,指出日本军队入侵中国领土,违反了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但国联在行动上没有给予中国任何实际支援,也没有给日本任何制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0.三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