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7)

79.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7)

西枝的熏陶,使得稻盛对思考任何一件事的两个极端产生了由衷的喜爱。***这种对立的思维,直接反映在他经营企业的理念与治理企业的方式上。

稻盛一方面强调“敬天爱人”、仁爱是他最基本的做人做事态度,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有所作为则是他的一贯行事风格。通过“有意注意”在两种极端之间找到平衡,拿捏好分寸,从中寻求做事最好的切入点是稻盛成功的法宝之一。

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也就是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是指在任何况下,对任何细小的事,都“有意图地”凝聚自己的意识。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凝视、注意力忽三忽四的话就不算是有意注意。

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总是集中意识注意一个事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心就能逐步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

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把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有意注意”是根据思考能力的强度、深度、大小产生的。在决定做一件事时,先要有憧憬。这个想法有多强烈?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如何认真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决定事成败与否的关键。

“有意注意”还是企业进行创新的起点,观察的行为就是一种持续的有意注意。

京瓷公司除了生产陶瓷还生产一种使用非结晶质硅硒鼓的感光硒鼓的打印机和复印机。因为这种特殊的感光硒鼓硬度极高,所以,即使大量打印数十万张纸,硒鼓都完好无损,在打印机的使用寿命期间根本就无需更换硒鼓。

作为环保产品,京瓷公司领先世界成功进行了批量生产。这种非结晶硅硒鼓是在铝筒表面涂上一层硅薄膜形成的,如果不是整体以均匀的厚度成膜就不能挥感光体的作用。但是,保持一定厚度的涂抹膜,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厚度只有千分之一毫米单位的误差或斑点都不行。历经三年的研究,仅仅成功过一次,后来还想再做一次,结果没有成功。

一项产品如果不能持续生产,就说明厂家不具备指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当时,全球都在进行该项研究,没有一家成功进行了批量生产。

稻盛先生自己也曾经一度打过退堂鼓。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再次回到初衷,重新来过。他相信对于膜形成过程中生的现象和变化,一项项亲自加以确认,就一定能够捕捉到什么,耳朵一定能够听到一些关于产品的声音信息。

于是,他激励负责研究的人员,要求仔细观察,无论什么时候、生什么现象,都不能漏过任何细微之处。

但是,某天夜里,他去现场巡查,看到本应仔细观察的研究员正在像“鸡啄米”似的打瞌睡,他听到的不是产品的声音而只是研究员的鼾声。

他决定让观察力更敏锐的研究员替换该研究员,同时,将研究所从鹿儿岛搬到滋贺,对领导和员工进行大换血并启用了很多新员工。

从根本上改变固定成员已经做了多年的组织,从常识上看,风险大得多。可是,结果却很奏效,在那之后一年,批量生产成功了。

对自己工作或产品的执着、在现场不懈怠仔细观察的激,前任员工已经欠缺,而后任员工却具备。否则就不能开新产品。这种严厉是生产产品时必不可少的。

稻盛先生认为,人真正的能力,在于能否对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作正确判断,一是持正确的判断基准。二是对状况有深刻了解。而这种了解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而这种观察力又有赖于“有意注意”习惯的养成。

狮子搏兔,却以面对强敌时同样的气势,迅猛出击,全力以赴,显示百兽之王的雄风。人做事也应如此,即使是小事或是细节,即使是价值不大或不太感兴趣的事,即使是早已烂熟于心或在匆忙中做的事,既然要做,就要全神贯注,决不分心。比如读书时专心读书,谈话时专心谈话,做事时专心做事,强制自己意识集中,绝不心猿意马,切忌魂不附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9.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