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粉我师友(上)(10)
这些画作在静静地等待出路。1986年底,周氏兄弟原计划在中国美术馆搞画展,但是出国之后就没回来。文化厅负责画展的人不想失去这次机会,听说郑军里有个系列,就来找他,问敢不敢去北京搞画展?机会终于来了,当郑军里的画运到中国美术馆时,馆长很不高兴,说不是搞周氏兄弟的吗?怎么来个姓郑的?广西方面低声下气,说领导、老师,你先看看画吧。展开郑军里那像列车般整齐的120幅画作,馆长的眼睛顿时亮了,说这是今年中国美术馆最好的画展。“华夏风流人物”系列展出之后,在北京引起不小的震动,好多名家都来看画,其肯定的辞接近于肉麻。报上说一个29岁的广西青年给北京画坛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中国美术馆选出其中七幅,作为永久收藏。郑军里被中国画研究院聘为位院外画师。座谈会、讲学活动一个活动接一个。他的画名传播到了台湾、新加坡,求画的、拜师的纷纷找上门来。他终于从著名已婚青年变成了著名画家。他再一次证明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他刚一出名,市场经济就来了,有人给他开大价钱。但是,他不喜欢画的多少钱也不画。他所有参展过的与表过的作品一幅也不卖,全都留着,似乎是要给后人留下完整的系列的研究实物。这个时期,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少数民族人物”系列。每年,他都要到广西最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写生。和当时到南丹县采风时所画的作品不同,现在他的民族人物系列不单单是粗犷和力量,里面有了更复杂的内容,也就是说他的画开始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他从对历史人物的思索转入对今天少数民族人物的思索,其技法更为娴熟,每一笔都是物像结构,没一点儿废笔与败笔。马要动起来,人要活起来,他们的脸上和肢体都要有今天的生活内容。在他的笔下,绝不允许今天的人画出古代的脸、昔日的体态。就连颜料他也改进,有时是广告黑和宿墨,特别粗糙的颜料。他坚持用现代技法画现代人。大部分中国画画家都愿意画山水花鸟,但是他却把画笔对准了人物,对准马匹,对准生活和内心。他比过去沉静了,当前的任务不再是出名,不再是为冲出广西而激动,而是要给中国人物画添加新内容,给后人留下值得学习的东西。
他从十岁开始习画至今,已经40个年头了,现在他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些霓虹灯一样的光环,并没有干扰他的画画。他笔下的题材从“历史人物”到“唐宋诗意”,从“民俗风”再到“民族人物系列”,一变再变,他又一次证明只有不停地探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表面看,他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用行动证明了几个普遍道理:画就是画,不是表演艺术、即使再聪慧的人也必须勤奋、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不停地探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都有证明这些观点的机会,但要真正做到,蛮难。所以,我要说郑军里其实有过人之处。
画家谢麟的白与黑
某天早晨,我从一张彩报上看到“谢麟油画入选法国国家沙龙展”的消息,就不假思索地认为,画家们又在炒作了,目光本能地要从报纸上撤退。但是这一次,我没有撤退成功,视线被旁边的那幅画粘住,就像刷了胶水。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没有写实的线条,没有完整的门窗,只是横截面,是一片黑与白的混淆。陌生,非常陌生,甚至有“后现代”的迹象。但目光稍微停留,一座村庄便海市蜃楼般浮现,黑色的屋檐、白色的墙壁。天空是白的,大地是白的,在黑与白之间,洇出一道道褐色的水渍。因水渍的动感,整幅画像在雨中,又仿佛水中倒影。可是,画面没有一滴雨,那些水渍只能是历史的遗留。一座古老的村庄!我在什么地方见过,却说不出详细地址;我好像就在里面住着,却又像遥远的记忆。如烟,似梦。是醉眼里的一团景物,是大写意的一片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