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战后新世界(3)
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朝鲜战争爆时,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将军事分界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使举世为之震惊。这个胜利,打破了美**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欧共体的成立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美苏两国严重对峙的局面。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增长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等途径,力图全面控制西欧。而苏联则在东欧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组织,使西欧国家产生了担忧和恐惧。他们既不愿“成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乌拉尔一边的卫星国”。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许多西欧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下降。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重要角色。
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和法国外长舒曼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即舒曼计划),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2年煤钢共同体建立,这也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奠定了基础。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这也标志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起点,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展的客观趋势,它对国际事务具有深远影响。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7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欧盟)过渡。
万隆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三十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1955年4月18~24日,会议冲破了重重障碍终于在万隆隆重召开,代表着占世界面积将近四分之一(3100多万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约三分之二(14。4亿人)的29个亚、非国家共计3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有5个国家派代表团列席了会议。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与会。亚非会议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正如印尼总统苏加诺所指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