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诚实是智谋的基本条件(1)

45.诚实是智谋的基本条件(1)

作为德国唯心论的奠基者,康德虽然写了若干关于政治问题的有趣文章,但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远没有哲学上重要。

康德生于1724年,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他先后经历了“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当政的初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动乱的,但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平稳而有规律的、学院式的。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最初,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的哲学,由伍尔夫派传授,可是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却不是莱布尼茨,而是卢梭和休谟。从1746年起,康德去了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之后又重返哥尼斯堡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他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后升任为哥尼斯堡大学校长,此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工作到7点,晚上10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换上庄重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同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当地的居民都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核对钟表。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同时,他还十分健谈,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康德早期的著作很少涉及哲学,主要以科学的居多,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从1781年开始的九年里,康德先后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主要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了认识论、伦理学以及美学,它们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掌握的知识虽然不能超越经验,但与经验一样,有一部分知识也是先天的,并非由经验按归纳方式推断而来。

此外他也认为经验必须来自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经验。

伦理学方面,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他说:“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在1785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里,康德记述的伦理体系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他指出,借钱不对,因为如果人人打算借钱,最后就会无钱可借……

康德关于美学的观点丰富而复杂,晦涩而难解,他主要研究的是美感的问题,即《判断力批判》中所说的鉴赏判断问题。康德认为人的美感生的最主要特征有两大点:其一就是它不是知识判断,而是感判断,它不具有知识概念性,只有感的感受与态度。如“花是美的”,在美感中,并不去追求它是何种花等知识性问题,只有一种觉得对象给人美的愉悦感受,是一种纯感和感性的心理活动,没有思维概念运动。

最大的幸福原则

功利主义哲学创立者边沁,同时也是一位法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在英国,他还是激进主义者的公认领袖。有意思的是,1748年,边沁出生在伦敦东城区的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直到60岁时,他才成了激进主义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北大哲学课(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哲学课(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5.诚实是智谋的基本条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