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四章(12)
“搞文艺,搞创作危险”的思想悄然爬上她的心头。***
她想到自己的那个理想。
她想,就是将来写出再革命的书来,就她这个出身,这样的家庭,也难逃反革命的罪名。你还敢写吗?你还能写吗?在这又粗又长的文艺黑线之下,谁还敢再去写呢?……
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理想受到了无的撞击!!
如果说,那次抄家动摇了她的理想的根基,那么这“七十部毒草小说批判专集”就彻底将这理想连根拔起,彻底摧毁、粉碎了;如果说,那次抄家给她心中的理想之火泼了一盆冷水,还留下一线希望、一点火星的话,那么这“七十部小说批判专集”就全部浇灭了她心中的理想之火!对于一个懂得生活的意义,懂得生命的价值的人,要让他放弃苦苦寻觅,全心栽培,为之努力奋斗和追求的理想,还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的吗?!理想是一个人的灵魂,现在要让她丢弃这灵魂,这无异于要让她去过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还有比这更让人伤悲的么?!
她掉进了巨大的痛苦的深渊之中!
她现在才深深后悔自己当初学了文学,更后悔上了这所师大。如果说当初拿到师大录取通知书时,她是大哭了一场,而现在,她欲哭却无泪!这样一所大学,他们一待就是七八年(1961年进校,1968年出校),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里就这样逝去!他们的青春年华,大好时光大部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一次又一次的大批判中度过。当初宣布延长学制时,她还觉得是好事,可以多学一点知识,而现在看来,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那时宣布是延长一年,但谁能想到,他们的学制现在几乎要成为无限延长了。学业、事业、经济上的损失就不用说了,而时间、青春的浪费和无的消逝却尤为让人痛心!对丽南来说,这损失将影响她的一生。
他们的分配方案终于下来了,是历年来最差的一次分配方案。留在安城的名额占很小的比例,别的大城市没有名额,绝大部分是本省边远县,新疆、青海的名额也占不小的比例。
在丽南理想还没有完全破灭时,她对勃伦的爱可以说还没有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她那颗为崇高理想去奋斗的心还在空中飘飞,爱对她来说还不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她写信劝勃伦去争取自己真正的幸福,不要因为她而影响他的幸福和前程。而现在,当理想突然间被巨浪吞噬了,卷走了之后,在没有了精神支柱的巨大苦痛中,她倒对勃伦抱起希望来了。她是多么希望勃伦能够珍视他们这强烈而炽热的爱,能够展它,进而结为良缘啊!但是毕业分配方案她不能不告诉他,她必须如实地告知他。她把分配方案和盘端给了他。
勃伦到安城接丽南到京,经过那段热恋之后,同样也冷静下来,处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虽然深深地爱着丽南,这爱,从高中时期就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不断地加深、增长。然而,他到安城丽南的家里,看到她的家被洗劫一空,他的那颗单纯的积极向上的心被重重地击了一棍。抄家,可怕的抄家,在那年月里,它意味着什么呢?勃伦从丽南家的被抄,不难想象她家的政治问题是多么严重!尽管他们高中的通信,就使他对丽南有一种崇敬之;文革中的通信,使他感到丽南是一个遇事有主见善分析不随大流的人;在他们短暂的接触中,他感到丽南不但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感非常丰富的姑娘,他愿意和她在一起,和她在一起他就感到幸福、愉悦。他舍不得离开她,舍不得放弃她。但是他在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家庭的政治熏陶下,在哥哥姐姐都已入了党的环境中,他怎甘落后?他将来怎能背着妻子家沉重的政治包袱走完他的人生之路?……
勃伦处在从未有过的苦闷、彷徨之中。他常常一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呆。当他收到丽南劝他去寻找自己真正幸福的那封信后,他飘忽不定的思想有了一点倾斜。而正当这时,他们班上那个曾经贸然闯入他的生活的那个女生对他紧追不舍。她频繁地接触他,关心他,讨好他。她的长相虽然很一般,甚至有点丑,但她的家庭出身好,是工人家庭,工作泼辣能干。她的家距离勃伦家不太远,文革中学校里没有多少事,她经常到勃伦家去,帮他家干家务,给勃伦洗衣服等,显得勤快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