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章(4)

4.第一章(4)

丽南的班主任是一位复转军人,一位优秀的**员。***他十七八岁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当文化教员。抗美援朝时,他毅然随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回国后,他要求到艰苦偏僻的地方工作,后来被分配到这小城的中学当语文教员。

他叫温尔辉,三十出头,个子魁梧,圆圆略黑的脸膛,两道剑眉下有一双不大不小的善良的眼睛,鼻梁特别高。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丽南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绷着脸孔严肃地批评过学生。他讲课生动活泼,很吸引人。班会上,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他讲那战争年代里血与火的斗争,那不怕牺牲生命与敌人拼搏厮杀的英雄故事。共和国的建立不易,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不知不觉间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了根。

温老师在体育音乐方面也很有特长,他给丽南他们还代过一段体育课。他会拉手风琴、吹口琴。课外活动他和同学们在操场上一起打球翻扛子。课间十分钟学校要求同学们都要到教室外面跳集体舞,温老师也和同学们手拉手围成圆圈一起跳和唱。

新年到了,学校举行元旦篝火晚会、化妆晚会,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化妆成猴子、小猫、兔子、绵羊……围着篝火跳舞,做各种游戏,一直到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

春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到郊外去踏青。在无垠的原野上,在青青的草地上,在潺潺的小溪旁,在蓝天白云下,同学们尽地唱,尽地跳,温老师拉着手风琴,丽南吹着口琴在伴奏。大家都陶醉在这壮美的大自然的风光之中。往往在这时,丽南的思想就像长上了双翅,飞翔在辽阔的蓝天上,仿佛每一朵白云,都是一个美好的梦。广阔的宇宙,伟大的祖国,壮丽的河山……这一切,她都感到是那么新奇,那样有吸引力。她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她想象中的人生,也像这春天一样美。

丽南在温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青年近卫军》《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巴金的《灭亡》《激流三部曲》……她特别喜欢读苏联小说,她爱俄罗斯那辽阔的原野,狂暴的风雪,浓密的森林;她喜欢苏联人那幽默、开朗、豪放的性格。小说中反法西斯战争中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使她无比激动,共青团员们为建设祖国而远离家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垦荒地、建设新城市的业绩使她无比崇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她最喜爱的一本书。保尔·柯察金这生命的火炬,使她燃起了熊熊的心灵之火,向保尔——坚强的生命学习。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她崇拜的偶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仅仅只有三十二年,而他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把自己全部的热、智慧和精力投入到阶级的事业中去,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从未感到过疲倦,从未停止过斗争。就是在重病压身,缠绵病榻,双目失明的况下,他也不虚度光阴,而是找到了另一种战斗的武器——笔。他写的这本书鼓舞了无数的人们勇敢地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启迪了成千上万的人走上了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里,保存着许多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些书的书页有的被烧焦了,有的被子弹打穿了,有的染着牺牲了的共青团员的血迹。它们曾和前方的战士们一同走过战争的道路,它们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们的伴侣。

书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名使丽南那一颗火热的少年心受到了震颤,她把它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她经常默默朗读这段话,每读一次,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就有了一次更深刻的理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纸婚姻(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一纸婚姻(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