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老队长走了(1)
八十挂零的老队长王德德走了,走得很突然,但却很安详。***
出殡那天,这个仅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北堡村,一下子涌来近二百个帮忙的人。
没有人动,没有人召集,大家都自觉地、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用庄稼汉特有的实在而具体的行动,为王德德送葬。
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指挥下,挖土的,搬砖的,箍墓的,做饭的,接待来客的,招呼鼓乐师的,全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使得葬礼的筹备过程既庄重肃穆,又得体入俗。
古老的秦川八抬丧架,原本只需八个人,最多时也只上十六个人就足够了,可这次一下子涌上了30多个壮劳力,挤不到近前的人全都扛着铁锨准备前往坟头上填土。
时辰到了。乐人们立即昂扬起四支唢呐,“嘟嘟啦啦”吹奏起来;孝子们闻乐以孝布掩面,“呜呜哇哇”哭出声来。众人一声喊,几十名青壮年男人一挺腰,用力抬起安放王德德棺木的丧架,踩着鼓乐点浩浩荡荡往陵园进。
就在丧架被抬离地面的同时,早已做好准备的乡亲们,全都在各自家的门头燃起了麦秸火,以古老而传统的方式,虔诚地祭送着王德德前往天堂的最后一程。熊熊火焰顿时把尚在黎明之中的村舍照得通红通红。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神凝重地往火堆上添柴火,一边感触颇深地说:“看这阵势,今儿个送王德德的礼数,可算是咱北堡村有史以来最体面、最风光、最隆重的了啊!”“可不是嘛,这也是德德老汉造化好啊!”
由于王德德当过二三十年的生产队长,在村子上下政治影响大、众人口碑好,因此,村委会打算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追悼会,以彰显他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风范,寄托人们对一位望重长者的哀思。但在征求家属意见时,儿女们婉谢绝了村委会领导的美意,说他爹生前讲过,哪一天他老百年了,走了,简简单单一埋就行了,不要麻烦村上的干部和左邻右舍,更不要铺张浪费摆排场,所以追悼会就不要召开了。
八十挂零的王德德,爹妈早年去世,14岁就成了一人之家的户主。地主葛有财见这娃孤苦伶仃衣食无着,便把他领到家里来扛长活,管吃管住管穿戴,一年到终还给几个零花钱。年少但却实诚义气的王德德,也便心安理得乐得其所。解放那年,年已二十有四的王德德,分到了葛有财家的两间大瓦房和五亩好地,又在众人的帮助下,娶了媳妇成了家。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一夜之间竟然接二连三地落到了自己的头上,王德德暗自庆幸:老先人给后辈积下了厚德,自己才遇上这么一个好时代啊。分完地把界桩扎好的那天晚上,王德德从地中间满满地掬了一捧泥土,绕着地边转了一圈又一圈,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从此,他就要住上自己的房,种上自己的地,老婆娃娃热炕头了。王德德甚至想着,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辛勤劳作,以后还可能成为第二个葛有财呢。每每想到这些,他就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他感谢**,感谢人民政府,更感谢驻村的土改工作队。
五亩地根本不够他和媳妇作务,他便在精耕细作上狠下工夫,像绣花似的把自留地捣鼓一遍又一遍,而且不论耙、磨、耕、种还是施肥、浇水,他总要比别人家多几个回合,不这样,他就觉得对不起肥沃的土地,对不起做人的良心,更对不起党和政府及驻村工作组。如此一来,他种的庄稼料料都比别人家的好,打的粮食季季比别人家的多,不但在乡亲们的眼里高看他几筹,还受到驻村工作组的好评,把他树为标杆,并推举他为北堡自然村任生产队长。由于王德德为人实诚义气,又吃苦能干,在村上的人缘好、威信高,不久,驻队工作组又把他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可就在他即将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前一天,公社、大队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责成北堡村召开批斗地主葛有财大会。为了开好这次批斗大会,工作组组长提前赶到长工出身的王德德家里做工作,叫长工出身的王德德带头揭批斗葛有财,把地主阶级剥削贫下中农的罪恶行径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全村乡亲把葛有财批倒批臭,再踩上一万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可工作组组长无论咋样启,怎么也启不出王德德对地主阶级的仇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