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乡,那金灿灿的柿子(1)

11.家乡,那金灿灿的柿子(1)

我的家乡,在太白山麓的细砂河畔,这里土质肥沃,水源方便,是个得天独厚的米粮之地,小说《创业史》的主人公梁生宝曾在这里买过稻种。然而,使它饮誉西北,并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却是那地埂、崖畔、沟边、渠旁及村舍四周那一行行、一棵棵满挂金灿灿果实的柿子树!听老人们传说,早在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载先生出关讲学时,从塞外带回一捆柿子树枝,闲来无事,便试着在左邻右舍的软枣树上进行嫁接,结果获得了成功。从此以后,家乡便有了柿子树,乡亲们便吃上了柿子。到了近代,又繁衍了许多品种,比较著名的有:火罐、水晶、帽盔等。

家乡人喜爱吃柿子,办法也很多:用温水浸泡脱了涩,叫“暖柿”,吃起来既有苹果的脆香,又有甘蔗的润甜;切成薄片,撒上炒熟的面粉拌匀,放在太阳下晒干,叫“柿片”,吃起来柔筋、软甜,后味无穷;放在阁楼上或挂在房檐口糖变软,叫“蛋柿”,吃起来凉甜、稠黏似蜂蜜;把“蛋柿”与面粉和在一起,用油烙成饼子,叫“柿馍”……

家乡的水土养大了我,天生就形成了喜爱吃柿子的嗜好。记得九岁那年,因为贪吃柿子,不慎从一丈多高的树上掉下来,腿肚子被折断的树枝划了条半尺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又怕家人知道,便藏在门外的麦草垛子后不露面。隔壁的张四爷现后硬是将我背到医疗站缝了好几针。后来,长大了,参了军,仍然馋柿子。那年深秋,母亲千里迢迢来部队看我,特意捎来了5个“暖柿”,在大西北那个不毛之地的边防哨所,5个“暖柿”竟成了我们全班战友的“奢侈”品。作为“最高脑”的我,不忍独自享用,便按人头分成十块,那甜美的味道,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转业回到地方机关工作后,每逢柿熟季节,我总要从家里背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柿子,或架在大衣柜的顶上,或堆垒在窗台、门框上,一边糖化,一边捏着软的吃。冬日腊月,偶或休上三五天假,回到家乡,热炕上一坐,母亲给我下碗又薄又筋又光又细的臊子面,搬起墙脚的黑坛子,倒出半勺柿子醋,调在面里,啧啧,那清洌、醇香的味儿,闻见都叫人流口水。柿子不但能吃、能酿醋,而且据老人们讲,柿子还能止血润便,柿霜能治咳嗽,柿蒂能治娃娃尿床……在庄户人眼里,柿子一身都是宝贝!

家乡的柿子得以大展,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事,特别是近些年,县上采取子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沿山地带和渭河北塬坡展百里柿树林带。柿子树便很快增加了许多,柿子产量也翻了好几番。每年深秋,当那金灿灿的柿子压弯枝头的时候,村子便成了橙色的世界,家家的房檐下,户户的院子里,到处都是品种各异的柿子。柿子一多,运不及,销不完,时间一长就会糖化。但具有商品生产眼光和经济价值观念的乡亲们,有胆识、有气魄,在柿子价值延伸上大做文章。他们与外地果树研究所攀上亲,引进了柿子脱涩技术,使柿子的糖化过程延长了好几倍,便于贮存,便于运输,一下子吸引了省内外许多客商,十万公斤鲜柿子像水一样流到了辽宁、四川、广东、云南等地。紧接着,他们又在深加工上下工夫,并在果研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柿饼干制系列设备,在乡上办起了柿饼加工厂。经过系列干制设备加工的柿饼,不但具有传统优质柿饼的柔软、满霜、沁甜、细腻的特点,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灰尘、病菌的污染,提高了产品优质品率,并很快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香港等地。

靠党的好政策引路,柿子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富饶和丰足!从柿子身上,我看到了家乡人民那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品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追赶春天的脚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追赶春天的脚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家乡,那金灿灿的柿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