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欧亚双头鹰,俄罗斯地缘格局(2)

7.第四章.欧亚双头鹰,俄罗斯地缘格局(2)

美**事思想家马汉曾提到过,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常年处于不安全境地。***在获得海洋屏障之前,他们永不满足,要么继续扩张,要么坐视别人征服。俄罗斯土地平坦宽阔,几乎没有自然边界可以为其提供保护,因此他们对陆地上的敌人充满恐惧,因此,俄罗斯想方设法把边界推到中东欧中间,以阻止19世纪法国和20世纪德国的进犯。为了限制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并寻求在印度洋的温水出海口,俄罗斯多次出兵阿富汗,他们还把边界强推到远东,以限制中国。[3]

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朗沃思认为,俄罗斯历史的主要特征是“地势总体平坦,国家反复膨胀和崩溃”的原因。开放的边疆以及由此带来的军事负担,“促进了俄罗斯国家极权”。沙皇的权力是传奇式的,但俄罗斯毕竟曾是弱国,沙皇无法在遥远的省份巩固行政机构,这使得俄罗斯更加容易遭受入侵。

苏联,崛起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辽阔的中间地带。苏联崛起如此迅速,打败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只用了短短22年,20多年后,又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国土地跨欧亚两大洲,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国土面积约2240万平方公里,占据约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苏联的许多共和国建于中亚,但其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三个较大的斯拉夫地区,即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区域内。二战中,苏联占领了临近的领土,取得了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从罗马尼亚取得比萨拉比亚;苏芬战争后,从芬兰取得卡累利阿等等。

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众所周知,苏联最终是以列宁的方案成立的,即各加盟共和国以“平等的身份结成联盟”,并以“分权的方式管理国家”,以联邦制国家的形象出现,因此在法律上和理论上,无论是1922年苏联成立之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还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的15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在其中都应该是普通和平等的一员,但是,由于列宁去世得早,他的继任者斯大林未能很好地贯彻列宁的上述方针,在后来近70年的岁月里,苏联实际上成了其他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产物,管理国家采取的是集权方式。俄罗斯自始至终都是苏联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或“老大”。

苏联58%的国土位于寒带,20%的国土处于北温带,只有南部20%的国土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只有2%的国土属亚热带。事实上,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和北极圈以内地区,基本没有夏天。其冻土层总面积约1100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49。7%。因此,苏联大部分地区只能种寒带作物。而真正宜于种植业展的地区,仅占苏联土地面积的17%。即仅限于中亚南部和外高加索的山间河谷盆地。这也是苏联人口较少的原因之一。

苏联虽然疆域宽广,却要面对其领土过于庞大平坦、与周边邻国缺乏自然分界这一事实。1941年希特勒向东进犯,穿过苏联的欧洲平原部分,直逼莫斯科郊外,里海几乎触手可及,直到1943年初才被挡在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外面。

战争结束后,苏联通过大举报复来宣泄几个世纪以来的不安全感,其规模让人回想起蒙古人对基辅罗斯的掠夺。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日本崩溃以后,苏联迅速地占领了整个欧洲的东半部,建立其卫星国系统,这些国家的忠诚度在大多数况下靠苏联驻军保障;后又回师向西,跨越整个平原和第聂伯河、维斯瓦河和多瑙河。苏联势力已延伸到中欧的心脏深处,超过了1613年至1917年的罗曼诺夫帝国的范畴,以及纳粹与苏联协定互不侵犯的领土。另一方面,苏联的亚洲部分也已扩张到日本北部的萨哈林和千岛群岛,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英国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描述的心脏地带强权最终以苏联的形式建立起来,而马汉和斯拜克曼的海上强权则以美国的形式存在,二者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四章.欧亚双头鹰,俄罗斯地缘格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