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冯仑和他的朋友们(6)
尽管听上去冯仑对在南德集团工作的这段经历并不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冯仑在南德集团没有取得成绩。***事实上,在进入南德集团之后不到两年,才能超群的冯仑就成了牟其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是牟其中重用的第一号人物。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牟其中就对冯仑的“功高盖主”表示担忧,因为当时南德集团的中层管理人才中,十有六七的人是通过冯仑的关系招致而来的,他们构成了冯仑势力的基础。为了制约和防范冯仑,牟其中从自己的家乡招来了一些与他有亲属关系的人,并相继委以重任。显然,在这样的家族式企业里,才能再大的人也无法取得成功,冯仑也是如此。
这时候的冯仑已经清醒地知道,他在南德集团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不能算是他自己的事业,他只是给别人打工的,离开了老板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是。更为重要的是,冯仑现,牟其中这个老板并不值得他追随一生,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牟其中思维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他的很多想法和作风不仅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反潮流的,他身上没有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气质,有的只是“一个无产者的匪气”。
离开牟其中的冯仑后来是这样评价牟其中的不合时宜和反潮流的:
牟其中是典型的创业者,但不是成功的商人。商人必须与时俱进,老牟(牟其中)不与时俱进。他利用各种体制之间的空隙,做成了飞机的买卖,这是那种生意的极致。买完飞机之后,中国的社会体制生了很大变化,从1993年开始,国家在经济领域治理整顿,宏观调控,此时,企业家应该把精力从外部投机转到内部管理,从原来整天想着搞定哪种关系,转为整天想品牌营销的事,但老牟不做这样的调整,而是加大了投机力度。此时,外部垄断资源的获取机会越来越少,老牟和这个社会的反差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在将企业往实处做,唯独他越做越虚,最后将企业办成了学校,越到后来越不像一家公司了。
在明白了这些以后,冯仑就联合了几位同在南德集团工作的朋友,做起了离开南德集团的准备。当时,他们都缺乏单干的经验和实力,于是,他们在为南德集团工作的同时,自己私下也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私活”,借以摸索和总结经验。当时的冯仑和同时代下海创业的同道中人一样,并不过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也不多想这个问题。为了尽早挖到第一桶金,他们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来钱快做什么。就这样,1991年时,冯仑终于离开了南德集团,离开了牟其中。
后来的事实证明,冯仑当时对南德集团和牟其中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而他自己离开南德集团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在牟其中被判入狱以后,冯仑并没有就此忘记牟其中、忘记自己在南德集团的经历,他把牟其中视为一个活生生的标本,不断地思考和解读牟其中,为自己提供教训和参考。冯仑认为,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社会环境,因此,企业家要根据社会环境长远地看待问题,要不断调整和改造自己,以便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毫无疑问,这是冯仑从牟其中身上得到的最有价值的教训。
冯仑曾经在多个场合将牟其中与“老大哥”王石相提并论,并称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牟其中和王石。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冯仑将牟其中和王石作了对比,他说:
(王石和牟其中)他们一个是我努力的方向,一个是引以为戒的案例。牟其中以前是我的老板,我的书(指《野蛮生长》)中写到他完全不是因为他个人,而是因为他和王石同样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两人的状态、命运、共识是完全不同的。
他(指牟其中)有65岁了。作为65岁以上的人,在讲到一件是非(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是**时代的思维,先假想有阶级斗争,然后自己怎么样悲。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想到一歌,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这歌有两种解释,一种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就是后悔,失去了机会;还有一个解释叫“一生爱错,放你的手”,就是不要你了。牟其中一生的经历,他的商业和企业体制,以及时代的变迁生的关系就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两种解释都可以。但是对他来说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但是社会对他来说是“一生爱错,放你的手”,让你到别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