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戏仿评论(8)
就这样,一本书硬是让一个从小就读书的人读呕吐了。***
风清月白《经历:阅读导致呕吐》
46。艾琳笔下的爱曾令我如痴如醉,而我在现实生活中却从来遇不到那种美妙的事。在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平庸和俗气,尽管我周围的人也都是上过学的,绝大部分有着大本文凭。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我们生活中缺少爱和美,还是我们缺少现爱和美的眼睛?
水晶之恋《这生活怎么啦》
47。我刚在网上看了艾琳为新书拍的一组照片,这样的长相怎么敢称\"美女\"?我觉得其实很没必要的,其实她的小说写得还是非常好的,她的每一本书我都买的。
《给作家艾琳的小貼士》
48。我就是因为艾琳书上的照片才买的她的书,那么风,那么柔媚,带着岁月的痕迹,一看就是一个有经历有阅历的女人,我把她想象成老上海的张爱玲,艾琳在气质上是那样与她接近,令我着迷。其实读者有时也很怀旧,他们接受和熟悉了一个作家就想在另外的作家身上找到他(她)的影子。假如艾琳的书上不附照片,仅仅从一本书来说,我看就会逊色得多。
家临《读者也怀旧》
49。一个这么年轻,长得又好,又有才华的作家,横遭嫉妒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想想吧,都是一样的为人一世,你出名了,挣钱了,而那么多人没有出名,也没有挣钱,人家说说也就让人家说吧,总要让人家找回一点心理平衡吧?我希望艾琳不要理会他们,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再说了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萍水相逢《别理他们,走自己的路》
50。有的人说艾琳的小说\"全是废话\",我既同意也不同意。同意是因为我真的不能从她的小说里读到跟我们生活相关的故事。我实在不清楚艾琳所写的那些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是不是生在中国?有一些怎么越看越像是从某些碟片上扒来的?凭良心说她应该写得更简朴一点,中国远没到那个份儿上嘛,你超前了,读者就有理由认为你所写的不真实,既然你写得不真实,读者对你就难以信赖。另一方面,我也不同意把艾琳小说说得一无是处,她的新鲜的语感,节的流动性,小说的舒展感等等还是不可小视的。应该说她是一个有自己特点的作家,只是个人风格还不太明显。我们期待着她在未来的写作中不断成熟,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作家。
智多星《不可小视的艾琳》
51。艾琳他们的写作给中国文坛带来的阶段性成果是他们所呈现出的勇气,这也让众多的人惊骇于如此有勇无谋的\"行为艺术\"。他们不顾策略的程度增加了本世纪末叶文学呈现的繁复性,这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多样化\"所能解释得了的。凭心而论,\"70年代作家\"也并不是同一种类的人,他们自身成份的复杂也使对他们的评述显得众口不一。
谁都知道\"70年代作家\"前景难料。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与比他们略早些登上文坛的\"60年代作家\",甚至更早一些的作家是同一批人。有人说\"70年代作家\"的成功是在90年代取得充分合法性的一整套文学观念的最后一次狂欢,他们的优势属于他们,他们的弱点也属于比他们出生更早的作家。如果说我们有时为\"70年代作家\"感到忧虑,
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作家的弱点和不足。
怜幽草《最后一次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