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一)(4)
(磁带到头,访谈内容未能全部记录。***)
艾琳的童年是在江苏苏北度过的。这个在艾琳小说中屡屡以八市出现的小城,当时只是个地级县,只有十字交叉的两条主要街道,改市还是在她出生后几年的事。不仅是童年,从少年直至青年时代,艾琳一直不挪窝地生活在这个地方。直到她在《钟山》表小说,她甚至连省会城市南京都没有到过。童年的时候艾琳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她特别柔弱,也特别脆弱。上小学那会儿,只要她独自出去玩,差不多每次都是哭着回来。她妈对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我怎么放心你啊?童年的艾琳除了脆弱还很敏感,这大概也是日后她能成为一个作家的有利因素。脆弱加敏感使艾琳多病多愁,很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她经常是孤芳自赏的,而且顾影自怜。她基本上不和年龄相仿的孩子玩,因为看不上他们;而比她年长的孩子又都不带她玩,因为看不上她。所以艾琳一直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孤独的孩子。孤独对一个作家而同样是有利的因素。一个人独自呆着的时候久了,免不了要胡思乱想,艾琳于是喜欢幻想,而且把那些灿烂的幻想带迸了夜晚及白日的梦里,她成了一个沉湎于内心生活的人。做一个沉湎于内心生活的人其实是痛苦的,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内心痛苦的人往往沉湎于内心生活。作为孩子的艾琳小小年纪就已经清楚堆意识到了自己的痛苦,那个时候她心里就有了太多的担心和太多的害怕。比如她担心突然有一天人家来对她说她不是爹妈的亲骨肉,担心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小心说出下流话,担心自己有狐臭,担心自己永远来不了月经,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担心有一天自己莫名其妙就怀孕了被爹妈赶出家门……她害怕的事也很多,比如她害怕鬼,害怕黑暗,害怕独自呆在屋里,害怕人家冷不丁叫她,害怕把老师的话通通理解错了,害怕考试没考好,甚至害怕地球会爆炸。这些担心和害怕不管多么的卑琐和无聊,却折磨得她寝食不安。这个世界对于这个小小的孩子简直是太可怕了,关键是她没人可以诉说,也没人能够安慰她。
长大以后的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青春期是艾琳最困银不堪的时期,那部分内容在她的小说中屡有擎及。但是通过小说的再现或说表现或说体现,和她真正经历的现实生活捕比,那绝对是无足轻重,挂一漏万,小巫见太巫的,也是柩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话说回来,好在她抿到了一种排解的方法,而且是成本不大、不用花费太多体力、并且一个人就可以做的。写作是不是给她带去过绝对的欢乐和欲仙欲死的快感我不得而知,但我能肯定写作给她平淡平常平凡平静平庸的生活增添了一道亮色,也鼓励和鞭策了她对生活的野心。
从我手头搜集到的艾琳小说部分篇目,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她的心路历程及成长轨迹:
《我的烦躁不安的少女时代》
《独自哭泣》
《性:青春的头号机密》
《盛开如花》
《镜子里的抚摸》
《我不是你的敌,我是风》《献给香港人的巧克力》
《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
《谁不比谁聪明,谁也不比谁傻》
开列这份目录让我有一个重大现,就是艾琳从17岁起就开始表小说了,所以我觉得她除了应该拥有\"才女作家\"的称号,还应该拥有\"少年才俊\"的称号。因为入学早,17岁那年艾琳髙中毕业。因为把许许多多宝贵的复习时间用在了写小说上,所以艾琳没能如父母期望的那样考上大学。面对妈妈的唉声叹气和爸爸的借酒浇愁,那个阶段艾琳简直度日如年,灰心得只想去死。比没能升学更让艾琳难受的是她在这个当口也失去了她的第一位人——一个满口谎的历史老师,她的初恋和童贞也随之失去。说起来简直是欲哭无泪,艾琳当时觉得自己全完了,一生就这么轻易地断送了。她甚至想过自杀,她也绝对不是缺乏勇气实施,但只要一想到死后难看的样子,任人宰割地被拖来拖去,说真的,艾琳的勇气就全部消失了。于是,她就在失学和失恋的双重压迫下顽强地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