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四章合众之城(2)

14.第四章合众之城(2)

一天,当一切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明从溪沟里提来一些水泼在我的帐篷周围,于是产生了一股宜人的凉气。***我并不想抱怨天热,在我的一生中有太多差点被冻死的时候。然而,我还是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待我们的不一定都是好事。

科学家成员中以瑞典人居多,艾里克·诺林博士是地质学家,他现在正忙于用1∶50000的比例尺描画营地周围的地图。医生戴维·胡莫博士不仅要治疗旅队中的病人,而且还要为那些行踪不定的蒙古人和汉人治病。然而,营地中的人健康状况非常好,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植物和动物标本收集工作。只要机会允许,他还进行人类学统计工作,这是北京的洛克菲勒研究所的斯蒂文森博士交给他和几名德国人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好的计划,我们的一些人在他的指导下参加了这项工作。考古学工作委托给了夫克·伯格曼,尽管在北京已作出决定,所有的现都归中国,但伯格曼还是以极大的热投入工作。然而,我还是很有根据地怀抱一种希望,那便是中国人会以一种真正的高姿态让我把复制品带回去,因为这些东西不会使他们变得更穷,同时也不会使我、确切地说是斯德哥尔摩的东亚收藏品更为丰富。我自己则正在画旅队的行军图,而且使用的是我以前在亚洲进行长途旅行时使用的方法。当然,我还记日记,收集反映该图地理和地形特征的资料。

你也应该看看拉尔森,那个来自瑞典瓦斯特曼兰德的蒂尔伯加的57岁的“年轻人”,他在蒙古待了34年,以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在那儿进行的旅行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白人。当他看到我帐篷前面的瑞典国旗时,两眼盈满了激动的泪花。他跨马而来,气定神闲,两手背后,唇边洋溢着友好的微笑,这就是你应该看到的他。这不,说着他就来了,腰杆笔挺还一脸傲气,目光如炬地扫视营地,审视着况是否正常。

什么都逃不开他的眼睛,他简直无处不在,他洞悉在营地生的一切。他是一份活报纸,向我报告当天所有的新闻。他把帽子拿在手中踱到我的凉篷下面,总是用那宽厚的瓦斯特曼兰德口音说:“原谅我的打扰。”可他从未打扰我——他总是受我欢迎的左右手,我事无巨细都要和他商量。他坐在我的写字桌右边的箱子上,一边摆弄着手中的帽子一边向我作汇报。如果没有他我该如何是好?他管理着骆驼和蒙古人,没有他们我们哪里也别想去。

拉尔森从心底里喜欢这次旅行,这使他适得其所。看到他尽显才能,举手投足都透出一股行家的神态时真让人高兴。他尊重自己的工作,认为那是高尚的事。他说:“在蒙古度过的漫长岁月里,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参加一次真正的探险,但我从来未敢奢望成为如此壮观的一支探险队的一员。”

我把最多的感谢送给了拉尔森,在北京的艰难日子里他经常帮我渡过难关。在最困难的时刻他总是镇静自若——和我一样。拉尔森不会得意忘形,他不会讲一句不友好的话,他总是心愉快、友善待人。他什么时候都不会失去自控,因为他深知,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控制别人。他表达意见时的友好和幽默是他赢得所有人尊重和喜欢的秘密。当紧要关头到来时,就是那些曾当过军官的德国人也能心甘愿地听他调遣。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尤其是在饭桌上。但是,如果谁得罪了拉尔森,或做了什么对骆驼不好的事,如不必要的出行,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拉尔森绝不会放过他。拉尔森不怒或大喊大叫,他用最轻柔的声调清晰地表达那样什么事也做不成。他站着的时候总是双腿分开,双手放在裤兜里,帽子高居头顶,脸上挂着友好的笑意。在这位镇静而泰然的领面前,没人敢说一个“不”字。没有人向他表示异议,一切事都很顺利。这种事对他来说简单地就如同让别人按照他的意志做事一样。然而不是人人都具有这种力量,因为这先要有自制力,其次需要具备对人的认知力,然后是谦和和正义感。拉尔森具备所有这些素质,有这样优秀的管理人才,谁说世界不能被征服。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第四章合众之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