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瓜(2)

10.木瓜(2)

中国加工制作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了。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用来装饰自己,美化生活,从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着。当时玉器的加工已经从制石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较多,典型的器形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以及成串的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和均衡都得到了充分地应用,尤其是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感到非常神秘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很少有呆板的方形玉器,而是以动物形的玉器和圆形的玉器为特色。典型的器形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的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即使是寥寥数刀,也可以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是以精巧见长。

良渚、红山的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除了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以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等级的作用。因此,中国的玉器一开始,就带有了神秘的色彩。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的第一个阶级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涌现,传说逐步变为了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该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一点可以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特点,应该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

商代早期玉器,琢制比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挥出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不像商代玉器那样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雕艺术相媲美。

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道德修养,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的制作特别达。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了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特性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也应运而生。由于玉独特的属性而被赋予了哲学思想,并被道德化;玉的形制,被加入阴阳的思想而走向宗教化;玉的尺度,则被赋以爵位等级的作用,被政治化,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记忆如歌 过往欢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记忆如歌 过往欢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木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