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木瓜(3)

11.木瓜(3)

秦代由于出土的秦玉寥寥可数。***秦玉的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现。

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玉雕的精华,并且有所展,从而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在中国玉器工艺展史上,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达的汉唐玉雕之间的一个低潮期,出土的玉器非常少,而且都具有汉代的遗韵,只有玉杯和玉盏算是创新的作品。这与当时风靡一时的佛教美术和陵墓石刻艺术极不相称。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是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和礼仪观念,这时已消失殆尽。

隋代的玉器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的玉器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见的玉器件件都是珍品,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却是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都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延续了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的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的气魄。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展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这一时期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炉、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铜彝器,而其纹饰则反映了玉匠独特的艺术见解。工艺上也是精益求精。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关系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作陈设装饰。玉山子是清代特有的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收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纸,轻巧隽秀的“番作”玉器。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所不能,无处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中国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艺史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既是产玉大国,又是琢玉大国。中国玉器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记忆如歌 过往欢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记忆如歌 过往欢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木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