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辑◎家乡随笔◎(2)
蜜蜂好像是怕打扰了他俩似的,轻轻地振着小小的翅膀,飞在他们身边,带着馥郁的芳菲,也听走了他俩的絮语……
“岚涛,你这一到中医学院也许就不会回来和我们种药了吧?”这是姑娘的声音。
“不!我会回来的,等毕业以后,我就回来。我离不开药场,特别是药场里的人,我还要回来和你们一起培育天麻菌种。再说这里的山好,水好,花更好。金花,你说,我能不回来吗?”
姑娘陷入了沉思,没有再说话。不知不觉他俩已走到药地边了。
“啊,这牡丹好香呀!”小伙子无话找话地先打破了沉寂。
“哦,其实,不光是牡丹香,别的药花也都是很香的。”姑娘停下来轻柔地说。
“是的,我们这里的药花又香又多,牡丹、黄莲、天麻、牛夕、芍药、大黄、青木香、金银花……”小伙子说到这里不说了,抬眼望了望姑娘。
“是吗?”姑娘在一刹那间忽闪起了大眼睛,有点含羞地说:“可你最喜欢什么花呢?”
“我最喜欢……”小伙子说到这里又望了望姑娘,鼓了鼓勇气说:“我最喜欢金银花。”
姑娘的脸更红了,红得就像牡丹花。
“金花,我们这药场,早晨有波涛汹涌的岚雾,傍晚有红红的万道霞光。春天,多彩山花铺路;秋天,满坡药材芬芳……不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景色?”小伙子掂量着字眼。
姑娘仔细地听着,有点吃惊,但又好像是早有预料,抬起头来看了小伙子一眼,仿佛在寻找一种什么答案。小伙子把目光移开去看山顶上升起的岚雾。
“你倒是说呀!”小伙子催促着。
“我……”姑娘的小口张了张,又闭上了。
“你说呀,你究竟喜欢哪种景色呀?”小伙子急切切地追问。
“你猜呗!”姑娘说着抬脚跑了,身后丢下一串银玲般的笑声。
小伙子一怔,随即正了正肩上的背包,随着笑声追去了……
几只小小的蜜蜂也随着小伙子身后带起的风飞去。这可爱的生灵,勤劳的天使,也许它们还想撵去听听这甜蜜的声音吧?
(原载1983年第1期《岚水》)
丹皮地边的絮语
甲子年三月初的一天,我们一行七人,骑车从县城出,沿安岚公路往蜡烛山驰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头天落了半夜的春雨,就像彩色的线,绣了大地,绣了山坡。路旁,麦苗经过春雨滋润正欲返青,黄中存翠。远山隐在雾气中,像涂了一层淡绿。春雨滋润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同来的人,都是第一次朝拜蜡烛山,不得不边走边问。正在我们打问之间,身后急火火撵来两位农家小姑娘。知道我们找不到路时,便自告奋勇为我们引路,说完竟先自抬脚走了,我们只好紧紧相跟。先是随着一段缓上的乡间小路进入一片乱石地段,继而开始爬上一条绕来盘去的山石小道。说话间,小姑娘要奔岔道了,经过一一指点才离去。
翻过山包,两根直挺挺的形状似蜡烛的山峰拔地擎天,耸立在了眼前。两峰奇崛峥嵘,相依相伴,同手足。“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两峰对视,仿佛两根凝着春晖的擎天柱直指蓝天。从两峰之间望过去,又像一个巨大的石门,骤然而开,将那巍峨的姿容和磊落的神韵重现在我们眼前。大自然总喜欢在最明媚、最清丽的地方显示她那扑朔迷离、玄虚缥缈的魅力。
在山包的低凹处,散落着几户农舍,真是“烟村四五家”呀!我仔细地看了看,现房上都盖着纯一色的石板。每家门前都围着木栅栏。一头头懒洋洋的猪儿,有的拱着地皮,有的放倒身子晒着太阳。还不时听见声声猪叫、鸡鸣、犬吠。每家屋里都悬挂着一串串黄灿灿的包谷棒子。在一家院场里,堆满了木材,两个操着四川口音的木匠正在忙乎着。突然,一阵喧闹声从村子最远处传了过来,循着声音望去,原来那儿正在盖新房,几个小伙围在一起不知在抢着一件甚物,哄闹声中不时传来啪啪啪的扇墙声……这几年农村着实有了生气。据传:这对蜡烛是玉皇大帝赐给砖坪厅(岚皋旧称)一清正知县的,愿他为官清正,明烛高照。我在想,现如今党的政策真胜过玉皇大帝的这对蜡烛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