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辑◎家乡随笔◎(5)
畜牧业的迅猛展,带动了全村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村里以畜牧业生产为依托,大力展林特生产,全村建起了十华里长四千多亩的连片木本药材杜仲“绿色银行”,人均万株树,相当于人均存款万元钱。下台子村迈开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跨入了全县的先进村行列。今年春,这个村被列为全县小康建设示范村,还获得了地区级文明村称号。村支书向守安还被推荐为陕西省人大代表。一百多年前,这洋溪河养不起猪,如今,这里的村民不但家家养猪,还利用养猪业更好地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全面展。假若那位在封建礼教下受到了割肝之苦的妇女知道许多年后的这些变化,真不知有何感慨了。
历史留下了这个故事,则永远地成为历史了。
1987年9月20日写于岚皋
历史留下的故事
这里曾经热闹过,那是远古年代里,盘古开天时萦绕过的炸裂声;
这里曾经热闹过,那是洪荒世界里,先人们哼起的共鸣声;
这里曾经热闹过,那是枯黄的岁月里,这里挥动过大刀和红缨;
这里曾经热闹过,那是新中国到来的日子里,回响过追剿残敌的枪炮声;
今天,这里又热闹了,那是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建成开通的礼炮声,那是拥有两个频道的分贝声,那是福尔摩斯探案的骑座声,那是《西游记》里猴哥的嘻笑声……
热闹了,这里有了前所未闻的故事;有了有形和无形的思绪。
儿童说:城对面山上修了一座楼房。
老农说:房顶上安了一个大锅。
老干部说:这是岚皋的第一景。
懂行的人说:这是卫星电视地面无线接收站。
纵观岚皋的人说:那圆圆的天线,是一个句号,在岚皋的历史上,留下了全新的一页。
这是一个古堡。这儿曾经流过血,当年的马刀还在吗?威凛的子弹壳又在哪里?难道都跟着历史的步伐走远了?在这破败的城墙上,还留有星星点点的痕迹吧……
今天的欢笑是过去的展望。记忆中的艰难,创造了早春的今天。寨墙,图像,在这里书写着历史和未来。
笑声,顺着岚河流了下来;
笑声,沿着安岚公路钻了进来;
笑声,从阳光下反映出银辉的县城里飘出;
笑声,从房舍交错的城郭里传出。
笑声像一泓温润的泉水,从历史的高处流到了今天!
这儿是一个浓缩的天地,这儿色彩斑斓,这儿高深莫测。
这儿只能悄声地走动,小心地观看。间或,布满空间的台台荧屏,眨动着眼睛,闪忽的仪表,晃动的指针。这莫不是科学宝殿里特有的风韵?
一台台荧屏里,吐露出一幅长长的立体剖面图。多层面的,多
色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白,深色的,浅色的,像抽象派的画,也像现代迪斯科的舞姿!
人类从无知走到有知,而未知依然是无限。我在这儿打望,面对着身边的工程技术人员们,不由地产生一片敬意。只有他们,也只有他们才能解释,这幅彩色立体画卷里的世界。
这儿是静谧的,明朗的,和谐的。
这儿在报道人类未知的世界,这儿在徐徐揭开宇宙的面纱。这儿是智能的王国,这儿是信息的乐园。
耳朳山,你有庄严的思索,质朴的圣洁,温存着永恒的坚贞,虔诚地恪守心灵的盛夏,用力、用美、用生命,在风和阳光里交叉。
山顶上,刚抹上一缕缕的晚霞,辐射的讯号,便将县城精灵了几分。沉寂多少年了,扩展的电波,融化在了古老的寨堡。
天黑了,夕阳滑下了山脊。星斗钻出了温室,同时也钻出一颗最亮的长庚星。这颗星离天空最低,离耳朳山最近,在天与地的分界处,在电视接收天线的塔尖上,用梦幻的主旋律,孕育着又一缕玫瑰红的朝阳。
1989年2月1日写于岚皋
写在耳朳山上
——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建成开通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