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15)

15.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15)

笛卡尔的哲学带有主观主义倾向,喜欢视物质为只有从对于精神的所知出,并通过推理才能认识的东西。欧洲后来的唯心论者以此为荣,而英国经验论者却恰恰相反。近代哲学很多提出问题的方法都源自笛卡尔,但却没有接受他提出的解答。从认识到笛卡尔的论点的重要意义看,认可他所有创新的见解是正确的。

笛卡尔接着说,已被证明存在的“我”是由“我思”推知的,因此,在“我思”(甚至是只有在“我思”)时我才存在。如果停止了“我思”,我便没有存在的根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灵魂与**完全不同,不过比**更容易认识,即使不存在**,灵魂也会保持原状。因此,笛卡尔得出这样一种一般准则:能想象得清楚明白的事物都是真的。但困难的是,要分清楚哪个才是真的事物。

笛卡尔还说,“作思维”的东西具有怀疑、假设、肯定、否定、意识、想象和感觉的特征。即使在睡着时,精神也在“作思维”,因为思维是精神的本质。

笛卡尔认为,认为自己的观念和外界事物相似是最常见的错误。观念有固有的、从外界得来的非固有的和自己创造的三类。我们通常假定第二类观念与外界事物相似。不过,假设外界的一个事物正把它的影子留在我的心里也是合理的。这时,说“受自然的教导”其实就是说有相信它的一种倾向——但是如果只是倾向,也可能偏向于错误的事。

感官的不随意不能成为理由,原因是,源自内部的梦也不是随意的。因此,“感官来自外界”这种假设不能使人信服。通常来说,对同是来自外界的事物也有两种不同的观念。这些理由不能解释对外界抱有怀疑的看法,只有先证明神的存在,才能解释这些。

证明存在神,剩下的事就容易了。神是善良的,他不会学习笛卡尔,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个喜欢欺诈的恶魔一样做事。神使我如此强烈地相信物体的存在,但如果物体不存在,神就是欺诈,而神不会欺诈人,所以物体必定存在。

笛卡尔认识论的破坏性部分要比建设性部分更有味。在建设性部分里,笛卡尔利用了经院哲学的各种准则。尽管它们的自明性比人的存在少,但也很轻易地获得了认可,反而是人的存在却有一番声势浩大的证明。

尽管笛卡尔本人在使用“批判的怀疑”这一方法时显得心不在焉,但这一方法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逻辑上看,只有在一个地方停止怀疑,这个方法才能起作用。如果双方都有逻辑知识和经验知识,那么也必须有两个怀疑的停止点,即毫无疑问的事实和毫无疑问的推理。

在笛卡尔这里,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按最广泛的意义使用“思维”一词。“我思”是原始前提,但笛卡尔应该把这一前提叙述为“思维是有的”才对。他接着说“‘我’是作思维的东西”时,他已经在应用经院哲学传下来的范畴工具了。不论是在什么地方,他都没有证明思维需要“我”这个思维者,而且也没有理由相信这个证明。当时,把思维视为原始的经验这一论断非常重要,对后世哲学的展影响深远。

笛卡尔哲学的另外两点也很重要。一是他完成(或者说是几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创的经基督教展起来的哲学精神和物质二元论。笛卡尔提出精神和物质两个彼此平行且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的一个,能不影响和牵扯另一个。按明白的形式而,“精神不推动**”这一新颖想法是源自格令克斯的,但潜在而也是源自笛卡尔。

在笛卡尔身上,有一种两面性不可动摇:一面是他学到的当时的科学;另一面是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学到的经院哲学。这种两面性是他陷入矛盾的原因,也是他有着完全逻辑的哲学家所不能及的思想的原因。如果他选择自圆其说的话,他也许只能成为一派新经院哲学的开创者,但自相矛盾却可以使他成为了两个不同的哲学派别的鼻祖。

第10章斯宾诺莎

从人格和性方面讲,斯宾诺莎(1632—1677年)是最高尚、最温和的一位哲学家。有些人的才华也许能超越他,但在道德方面绝对没有人能超越他。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即使是他死后),他都被视为坏得可怕的人:他是犹太人,却被犹太教驱逐;基督教对他也是恨之入骨;“神”的观念充斥着他的哲学思想,正统信徒却斥责他为无神论者;他对莱布尼茨的影响很大,后者却没有赞扬过他,甚至在与他的私交问题上造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西方哲学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方哲学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