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玄龄一生惟谨慎(1)
今天这一讲我们将谈谈房玄龄。***李世民集团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展过程。这不仅仅指的是它的规模,还包括它的组成来源、它的抱负理想。最值得钦佩的就是这个集团的领袖李世民,他能把各种人糅合在一起,用其长处,避其短处,让一个亲王府小集团展成了一个东方大帝国的领袖集团。这个集团里的人,有的很早就与李世民有亲属关系,天然忠诚,比如长孙无忌;有的孔武有力,心地单纯,用着放心,比如尉迟敬德;有的才干超群,但不是亲属,或者说起码最初不是,而且很有谋略,这样的人用得好是一把利器,用不好对自己是种伤害,关键就在于用法。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房玄龄论武功不及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论文学不及李白、杜甫,但是能青史留名、图画凌烟阁,主要就是靠他的高超行政才干。那么,他有什么样的才能呢?我把他的能力总结为“三高”。
第一,天分高。
房玄龄祖籍今天山东,《旧唐书》记载说他“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唐代的《法书要录》记载说“房行、草亦风流秀颖”。就是说房玄龄的行书、草书写得很漂亮。房玄龄少年时就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当时是隋文帝时代,隋朝国力强大,天下安宁,大家都觉得是太平盛世,而房玄龄则有不同的看法,他悄悄对自己父亲说:“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储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旧唐书·房玄龄传》)意思是隋文帝这个皇帝是强夺而来,本身没什么功德,现在在继承人问题上又是昏招迭出,早晚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当时隋朝生了易储事件,太子杨勇被废弃,杨广靠欺骗手段登上了太子位,房玄龄所论大概指的就是这件事。这话把他父亲吓坏了,赶紧让他别说了,不过后来事实证明房玄龄是正确的。
房玄龄十八岁考上了进士,这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有个吏部尚书叫高孝基,此人以知人善任而著称,他看见房玄龄时有这么一番话:“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旧唐书·房玄龄传》)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如此有潜质者,此人必成一代伟器。
房玄龄加入李世民集团是比较晚的,太原举兵没有他的份。要不咱们怎么说搞凌烟阁主要是李世民犒劳自己人,与建国战争关系不是很大呢。当时李世民来到关中时房玄龄才来投奔,《旧唐书》说:“会义旗入关,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温彦博又荐焉。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李世民与房玄龄一见如故,房玄龄也钦佩李世民的才干,因此竭心尽力辅佐他。
第二,眼高。
房玄龄和汉代萧何类似,他们同样都是摇笔杆子出身,萧何是刀笔吏,房玄龄是进士。他们做事也有相同点,比如都有很高超的行政能力。比如都很识大体,当年刘邦打下咸阳城,刘邦和他的手下哪里见过咸阳这样富丽堂皇的城市,于是乎一进宫就撒丫子直奔财宝美女而去。萧何则不然,他也跟着抢,但是他抢救的是秦朝的户籍和地图,有了地图就知道山川地
理,有了户籍就掌握了人口分布,这两样东西都是未来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这个举动一下子就体现出萧何的眼力高,有远见卓识。房玄龄也是如此,《旧唐书》记载说:“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每当消灭一个敌人,众将都竭力去抢财宝,只有房玄龄去搜罗人才,将其纳入到秦王府
当中来。这就体现出了房玄龄的眼高之处,他已经意识到李世民未来与太子李建成之间要有一场龙争虎斗,所以很早就开始做准备。要知道那时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还不是很明显,但房玄龄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咱们举个例子,有个人叫杜淹,他是王世充的手下,很有才干,当王世充被平定之后,太子李建成想把杜淹收到自己帐下,结果房玄龄迅速出手。《大唐新语》记载说:“(杜淹)大业末为御史中丞。洛阳平,将委质于隐太子,房玄龄恐资敌,遂启用之。寻判吏部尚书,参议政事。”他抢在太子之前促使李世民将杜淹收到自己麾下,给他了一个吏部尚书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