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讲 一言难尽话魏徵(4)

4.第十讲 一言难尽话魏徵(4)

有时候,静甚至比动有更大的力量。魏徵就这样给唐太宗展示过”静“的力量。比如当时岭南地区有个大酋长叫冯盎,此人曾在唐初主动归降唐朝。但是在太宗时期传来了一个说法,说是冯盎叛乱了,理由是他和岭南另一个酋长谈殿互相攻打,而且长期不入朝拜见,因此大家建议太宗派遣大军去讨伐。唐太宗正准备这么做,魏徵站出来了,干吗劳师动众?这事儿用平静手段就能做好。他给太宗分析,冯盎要是叛乱,理应兵把守岭南各处交通要道,侵犯州县,可是这都好几年了,也没见他这样做,你越告他叛乱,他越不敢来朝见,他越不来朝见,就越有人告他叛乱,这不是恶性循环吗?因此他给太宗的建议是派遣一个使者安抚冯盎,就能平定岭南。果然,冯盎见了使者那叫一个高兴啊,可找到组织了,很快就派遣自己的儿子进京拜见太宗请罪,岭南就此安定。太宗高兴啊,他说:“魏徵令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资治通鉴》卷一九二)魏徵给我的主意多好,派一个使者,比派去十万大军都管用。

第三,诚。在太宗即位不久曾经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要征召百姓入伍,本来只征召十八岁以上的男子,但是有大臣建议,如果中男中有身材高大的,也要征召。中男指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的男子,太宗允许。魏徵则坚决反对,辩论了一阵后太宗恼了,说出实了,我为啥要征召中男里那些身材壮硕的?因为我怀疑他们是“奸民诈妄以避征役”(《资治通鉴》

卷一九二),意思是他们是在年龄上造假,早都超过十八岁了,还说自己不到十八岁,不就为了逃避兵役、徭役吗?您还别说,隋唐时期还真的有这种现象,叫作“诈老诈小”,年龄五十多的谎称自己六十岁了,二十多岁谎称自己不到十八岁,目的都是逃避征役,太宗想整一整这些人。结果魏徵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现有的兵源已经足够,更何况您这样做表面看来是惩戒百姓中不诚信的人,实际上你自己就在做不诚信的事。太宗很惊讶,你这话是怎么说的?魏徵给他列举了几件事:你即位时下诏说天下欠国库财物的可以免除债务,结果呢,您的手下追缴老百姓欠秦王府的债,理由是“国库”不包括秦王府库,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嘛?您以前是秦王,现在是天子,您家的库不是国库是什么?您还下令说关中免租调两年,关外免赋税徭役一年,可是又说已经征收的财物、已经服的徭役就算了,从来年开始计算,可是现在又要点兵,而且还怀疑人家不诚信,老百姓不诚信,难道您就诚信了?太宗听了这番话恍然大悟,是呀,官府不诚信,怎么指望老百姓诚信呢?于是他和颜悦色地说:“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号令前后不一,失去诚信。老百姓就不知所从,天下也就无法治理,我的过错太深了!于是他赏赐给魏徵一个金瓮以示奖赏。您翻看魏徵的众多奏,里面始终贯彻一个思想就是诚信,国无信不立啊。

魏徵的谏非常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他高度强调治国的审慎、君王的节俭、民心之可贵、诚信之必要。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谏的大臣很多,但在所有大臣里魏徵的谏最多,态度最激昂,太宗稍微有点过错魏徵就辞激烈地指出来,有时太宗很生气,他也丝毫不让步,有的人都觉得魏徵有点过了,但是唐太宗说:“人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娬媚。”(《资治通鉴》卷一九四)人都说魏徵对我很不懂规矩,但是我看他觉得很妩媚嘛,这里妩媚指的是姿态美好的意思。曾经有人告魏徵谋反,结果给自己招来大祸,太宗说:“魏徵,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贞观政要》)魏徵的确是我昔日的敌人,但他只是忠于职守罢了,我现在提拔他就不会怀疑他。于是连问都不问就将告密者斩。

而且唐太宗特别害怕魏徵,害怕是好事啊,害怕了他就不敢乱做事。有一次魏徵进宫奏事。说完事问,人都说陛下今天要巡幸南山,我看到外面车队人马都准备好了,怎么不走啊?唐太宗回答说:“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资治通鉴》卷一九三)没错,有这个打算,但是怕你说我出游劳师动众,所以不去了。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古代鹞是用来打猎的,太宗很喜欢这只鹞,把它放在手臂上把玩,结果魏徵来奏事,太宗一听魏徵来了,哎呀妈呀,这鹞让他看见可不得了,老汉肯定说我玩物丧志、说我打猎劳民伤财什么的,我可受不了,可是已经看到魏徵远远地走过来了,咋办?唐太宗急之下把鹞塞到自己怀里了。魏徵过来奏事,磨磨唧唧说了一大堆话,太宗只好陪着笑脸,嗯,好,不错,就这么办……好不容易魏徵走了,太宗把鹞掏出来一看,憋死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英雄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英雄传
上一章下一章

4.第十讲 一言难尽话魏徵(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