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是你给我们一片爱――感动草原的“祥泰隆”(2)

101.是你给我们一片爱――感动草原的“祥泰隆”(2)

“祥泰隆”的经营项目由原来的日杂、南锦(百货)、绸缎,逐步扩大到牲畜、畜产品、粮食、砖茶、药材、土产等,无所不营。批、零售到收购、运销一条龙展,牧民的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到畜牧业生产资料,包揽无遗。许多经营项目处于垄断地位,“祥泰隆”左右着阿拉善的市场价格和金融业务,成为阿拉善这十八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总后勤供销部。

每年的八月初一定远营都会举办“那达慕”大会,牧民参加八大喇嘛寺庙庙会路过捎货,他们到了定远营,只要在“祥泰隆”捎货,都有奶茶、奶油、奶制品、炒米和炸油果子吃,午、晚餐四菜一汤,有好白酒可以开怀畅饮。如果到了过年时节,更是流水席全天侯着,客人来了边吃边走不间断,一天要煮十几个羊背,喝几十桶酒。当地官员、名流一个也不会少,让牧民体会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遇到集会,“祥泰隆”摆上蒙民传统美味佳肴“羊乌叉”(烤全羊),晚上招待看戏、打麻将、喂坐骑全部免费。临走捎货时,大开仓门,任君选购,不收现金,记上物品数量,秋后算账,受此厚待者激动万分。

试想,如果现在人们买商品可以像那时的牧民多爽,赊销记账,只记品名数量,不记价格,欠账不计息。秋季到来,羊毛驼绒收获,牛羊牲畜长成,再以物顶账。就是现在也依稀可以感受到“祥泰隆”当时的繁华,人影绰绰,灯火璀璨,山西梆子终日绕梁、不绝于耳的场景。若是各位读者受此厚待,恐怕也会成为“祥泰隆”终生会员,享受其全方位服务的。

“祥泰隆”不怕牧民赊销欠账不还。因为赊销账上不但记牧民姓名、面貌特征,连其直系亲属也详记在册,不怕逃账,而且有王府做后盾。每年秋季结算时,难免有个别牧民的少量欠账,确实无力偿还,“祥泰隆”即当众宣布核免,赢得了蒙胞的感激和赞誉。

“祥泰隆”为了维持信用,从不卖假货,含利再高也不屑一顾,从外地进货到销出,层层负责把关。各分号也是根据社会调查和多年经验,报总号通知各外庄采购。早春二月,总号将货下,各分号负责东西南北各路业务的伙计携货送往各“巴嘎”(村)牧民手中,不收现款,不计脚银,记账后还要询问下次需带什么货来,以便采办。这种经营方式,对于长年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秋季收获后,也是由送货伙计下去收账,以物折算。至于双方物品价格,事先都不说明,收账前才由商号和“巴嘎达木勒”(村长)协商,由“巴嘎达木勒”宣布。看似公平,实际“巴嘎达木勒”平时常吃商号宴请和受礼,届时商人不公平地定价,他也就顺水推舟做人了,何况有的分号还有官员入股。

“祥泰隆”在草原上的各个分号,如此厚待牧民,所以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蒙族牧民豪爽好客,他们也以同样礼节招待“祥泰隆”的送货人和结账人。秋季丰收后,要挑最好的牲畜、绒毛、皮张送到“祥泰隆”结账,更不计较价格。“祥泰隆”的学徒做生意、除了记账、打算盘外,要熟练掌握蒙语和蒙族风习俗。否则生意学得再精,也不予录用,或延期出徒,或另请高就,对任何人不例外。可见“祥泰隆”当时就建立起整套经营管理模式,防微杜渐,所以能长盛不衰。

阿拉善草原的人民,以放牧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所以粮食营销大大有利可图。丰年时,趁农民秋后急需用款之机,派人到宁夏、甘肃产粮区,低价购入大批粮食,次年春荒或遇灾年时高价抛售给农民,再用秋后以物顶账的办法结算,牟取暴利。“祥泰隆”在阿拉善旗草原的八个苏木(相当于区)设有八个分号,每号约有员工三十人,经营牧民所需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收购羊毛、驼绒、牲畜、药材等,每个分号各有一个牧场,牧养自己运货的驼队和收购待卖的牛、羊、马、骡、骆驼等牲畜。各分号员工在掌柜的领导下,忠诚敬业,相互竞赛,每年销售额都在三万两白银以上,收购营业额都在四万五千两左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1.是你给我们一片爱――感动草原的“祥泰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