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忍回首的民族记忆――“走西口”的悲情细节(3)

4.不忍回首的民族记忆――“走西口”的悲情细节(3)

这样简陋的住所,自然是风雨飘摇。***遇到下雨天,潮湿阴冷;风沙天,则更是危险。如果风沙很大,这个简陋住所里的人,就有被活埋的危险。

悲细节之九:在当年走西口的浩浩流民大军中,有许多人会一直走到今天的包头。但要到包头,途中必须穿过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的库布其沙漠。库布其沙漠荒凉无比,除了一些蒿草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生命迹象存在。走在这里的人,只能瞅着零星的骆驼粪,凭着感觉与经验,在沙包与蒿草中摸索着前进。

在山西吕梁山区,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羊倌赶着一群羊,正往前方走。正好遇上一个老熟人,那个熟人问:“伙计啊,准备去哪里放羊呢?”羊倌回答:“我也不知道。”熟人很惊奇:“你不知道,那让这群羊去什么地方吃草呢?”羊倌说:“听头羊的,它把羊群带到哪里就算哪里。”

在库布其沙漠上穿越的那些走西口的流民们,正是和这位羊倌一样:跟着感觉在走。但与羊倌不同的是,他们跟着感觉走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冒险的。在沙漠里一旦迷路,就随时有送命的危险,所以当时人们把库布其沙漠称作“鬼门关”。这些可怜的走西口的人,知道穿越“鬼门关”时性命难以保证,有的出前就在家为自己烧了“离门纸”。

悲细节之十: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燕治国1946年生于山西河曲县,是走西口人的后人。他在散文《河曲风》中这样深地回忆:“我家里几代人都走过口外。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在村口跪迎过爷爷的尸骨。走口外的人若是病死他乡,棺木便用沙厝在那里,待到世道好些,棺木也轻了,便用牛车缓缓地送回口里来。棺头蒙红布,棺前装活公鸡,送灵的人一路喊着死者姓名,不断声地说:‘回去哇、回去哇……’迎灵的则跪行哭应道:‘回来了、回来了……’”

悲细节之十一:山西省汾阳县阳泉村的田林茂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血染晋商之路》,叙述了他祖父走西口后,在库伦死于非命的悲惨故事:

祖父所在的商号是“林盛元”,总号设在库伦,在恰克图、乌梁海、后小河等地都设有分号。“林盛元”的东家是走西口过去的,也是汾阳老乡,家是田屯村的。祖父在西口外经商二十五年,共回家省亲六次。每回一次家,途中就要走一年半。那时在口外工作的晋商企业的员工,一般是好几年才能回一次家。

祖父所供职的“林盛元”是库伦实力雄厚的三大商号之一,所谓树大招风。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库伦的地方治安不力,社会秩序相当混乱。一天深夜,二十多个土匪闯进了“林盛元”商号院内,全都荷枪实弹,凶气十足,狂喊嗷叫,要商号交出五千块银元,否则就杀人放火。

当时的形势很危险,商号的财产与员工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几个负责的掌柜都吓破了胆,哆哆嗦嗦地躲藏在后院的地窖里不敢露面。员工们都推说掌柜的外出不在,柜里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拿出来。匪徒们一听,二话不说就动手打人,并用刀捅伤了几个伙计,一个伤重者已倒了下去。匪徒扬,如再不拿钱,就放火烧掉“林盛元”。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祖父毅然站了出来,自称是三掌柜,与匪徒面对面谈判。祖父灵机一动,提出要到另一家商号“三盛奎”去借钱,匪同意后,派两匪徒持枪押着祖父去。走到大街的一个巷口时,祖父拼命挣脱,飞跑向对面的府门,准备报案,向官警求救。两匪徒一看况有变,慌了神,随手向祖父开枪射击,祖父倒在了血泊中。枪声惊动了官警,土匪急匆匆地逃走了……

悲细节之十二:在没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明清时期,畜力,特别是骡马和骆驼便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在晋商当年走西口所经过的北部沙漠地带,运输商货和银两的主要是骆驼。于是驼运店也就应运而生了。当时归化城里最大的驼运店是“兴盛奎”,承揽商货与镖银的长途运送,这家商号重诚信,讲信义,很受客户的信赖,在江湖上一直口碑载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不忍回首的民族记忆――“走西口”的悲情细节(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