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论财产(2)

30.论财产(2)

上面所陈述的有关资本和利润的几点在商业界并不适用:金钱之于商人,好比工具之于工人,只是获得利益的手段,因而即便他的资本完全是自己努力赚取的结果,他也会灵活运用这些钱来保有和增加财富。所以,没有别处会像商业阶级那样,把财富当成稀松平常的事物。

我们很容易现,那些切身体验过和了解困乏与贫穷滋味的人,不会再怕困苦,正因为如此,比起那些家境富裕、仅听闻穷苦的人,他们也更容易有挥霍的习惯。与那些凭运气致富的暴户比起来,生长于良好环境的人们通常更为节省和慎重计划未来。由此看来,似乎真正的贫穷并未像传闻中说的那么可怕,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于,那出身良好的人常把财富看得跟空气一样重要,失去财富他便不知该如何生活;所以他会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那样来保护财富,进而也会喜爱有规律、谨慎和节俭的生活作风。但对于从小习于贫穷的人来说,一旦致富,他也会将财富视作过眼烟云,如同尘土一般,可以随意用来享受奢侈品,因为他随时都能够过以前那种穷困的生活,还可以不必为金钱忧虑。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一剧中说过:“乞丐可以悠哉地过活一生,这话真不假!”

应该说,出身穷苦的人有着坚定而充足的自信,相信命运,也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自己的头脑,也信赖自己的心灵;所以同富人不一样,他们不会把贫穷的阴影看成是无底的深渊,而很坚定地相信,即使再次摔倒在地,仍然能够再爬起来——人性中的这一特点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婚前贫苦的妻子为何会比那些带有丰厚嫁妆的太太更爱花费,要求也更多。显然,富家女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比穷家女更热切的保存这些财富的本能。倘若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并认为实际况恰恰相反,那么他能够在亚理奥斯图的第一讽刺诗中找到共鸣,而另一方面,姜生博士的一段话却恰好印证了我的观点:“出身富裕家庭的女子,早已习惯了支配金钱的生活,懂得如何谨慎地花钱;相比之下,一个因结婚而次获得金钱支配权的女子则会非常热衷于花钱,浪费而奢侈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我奉劝各位谨慎保管自己或继承或赚取的财富时,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假如有一笔钱足够让人不需要工作就可以独立舒适地生活,即便只够一个人的花销——够一家子用的就不必考虑了——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有了这笔钱,那仿佛慢性病般紧附在人们身上的贫穷就可以“药到病除”,人类就可以从几乎注定般的强迫劳役中解脱出来。只有如此好命的人方能说是生而自由的,他们才能够成为自己所处时代和力量的主人,才能够在每天清晨骄傲地说:“这一天是我的。”正是因为如此,每年收入过百与每年收入过千的人之间的差距,远小于前者与一无所有的人之间的对比。要是具备高度心智力的人继承了遗产,那么这笔财富就能够实现最大的价值,这种人大部分追求的是一种不必自己劳苦赚钱的生活,因而倘若获得遗产,就如同获得上天双倍的恩赐,其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挥,实现他人所不能够实现的工作——可促进大众福利并增进全人类的荣耀,倘若他以百倍于此的价值回报了曾给予他这区区之数的人类,另一种人也许会用其所得的遗产去开展慈善事业以帮助同胞们。但如果此人对上述事业一概不感兴趣,也不曾试着去实践,从来没有专心地去研究一门学问以促进其展,那么即便他长于富有的环境,这种环境也只能使他更愚钝,成为时代的蠢物,为他人所不齿。在这种况下,他也不会感到幸福的。金钱虽使他免于贫困,却使他陷入另一种人类痛苦的深渊——烦闷。这种烦闷的痛苦,令他宁可贫穷——倘若这能使他有事可做的话。也因为烦闷,让他更倾向于浪费,最终致使他失掉这种自以为不值得去占的便宜。很多人都是这样:当他们有钱时,就用钱来购得暂时的解放,以便让自己逃离烦闷感的压迫,而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又归于贫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叔本华随笔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叔本华随笔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0.论财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