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哲学与智力(6)

15.哲学与智力(6)

沿着上述考察继续深入研究的哲学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不仅仅只是让我们认识眼前看到的存在物,也就是大自然,并且把这一存在物的各部分依照其次序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来考察;而且更进一步,将这一存在物看成某一既定的、有条件的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有别于现象的某些东西,也就是自在之物。***这类形而上学所要寻求的就是了解自在之物,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有:(1)把外在和内在的经验相结合;(2)掘各现象的含意和这些现象相互之间的关联,由此认识整体的现象。这就好像为解读我们不认识的文字文章而去琢磨、研究里面的神秘字词。遵循这种探究方向的哲学从现象出,至现隐匿在这一现象背后、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为止,也就是在探索自然、物理之形以外的东西。因而这种形而上学又分为三类:大自然的形而上学;美的形而上学;道德伦理的形而上学。

不过,我之所以如此划分这一类哲学,是由于我已经有了这种形而上学来作前提:它表明现象的内在和最终的本质以及自在之物都存在于我们的意志。因此,通过考察意志在外在世界的显现,我们就能探究出意志在内在直接的、完全不同的显现;由此这种探究也为我们带来了道德伦理上的形而上学。在道德伦理上的形而上学展出来之前,人们就已经考察了如何去完美、纯粹地把握意志的外在或称为客观现象,而由此生了美的形而上学。

理性生理学或灵魂学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康德已经对此作出了证明,灵魂是超验的,对于作为超验之物的灵魂进行假设,是无法证明、亦是欠缺根据的。因此,“灵魂和大自然”这个矛盾的说法就留给菲利斯丁人和黑格尔之类的人好了。想要了解人的自在本质就只能结合所有事物——即这个世界——自在本质。因此,在柏拉图的《菲德洛斯篇》中,柏拉图使苏格拉底将这一问题以否定的形式提了出来:“你觉得在不清楚整个宇宙的基本本质前,有可能恰当地了解灵魂的基本本质吗?”这也就是说,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间互相诠释,并且以此来证实两者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物。这种考察方法将人的内在本质密切联系起来且贯穿于形而上学的各部分和整体。因此,形而上学不会被当成心理学而单独分离出来。比较而,作为经验科学的人类学(或人种学、人体构造学)却可以成立;不过,这一学科一部分是生理学和解剖学,一部分是单纯依靠经验素材的心理学——想要获得这方面的认识,就得通过观察人的道德、智力表现、人种的特性以及在这些方面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别。但是从这些现象中筛选出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来作为经验的素材和对它们加以处理则是上述三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必然的任务。余下来的素材就要求处理这些素材的人细心地进行观察并作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阐释,而且确实是从更高级的角度对这些素材加以考察、审视——我的意思是说,处理剩余的形而上学素材只有高智力的人才能够胜任。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只有在思想卓越的人写出的文章中,才能欣赏得到他们对于那些剩余下来素材的观察和阐释。像这样的作者有柏拉色斯、蒙田、拉布耶尔、拉罗什福科、爱尔维修、尚福尔、艾迪逊、萨伏斯伯里、利希腾贝格、申斯通等。但我们在哲学教授所编撰的教材里面却找不到见解和阐释,因为这些人不具有思想并因而憎恨思想。

智力对于内在的意识世界就好像是光对于外在的物质世界。这是由于智力与意志的关系,也就是智力与生物机体的关系(这里生物机体不过是意志的客观显现)跟光同可燃物和氧气的关系大体上是相同的(光是由可燃物和氧气相结合的产物)。而且,正像是光越能够与燃烧物所出的烟相分离,那么产生的光就会越纯净,同样,智力越能与生智力的意志相分离,那智力就会越纯粹。我们甚至可以进行更为大胆地比喻: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就是一个燃烧的过程,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光就是智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叔本华随笔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叔本华随笔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哲学与智力(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