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附录(3)
第二章“畲族的物质文化”,介绍畲族的生产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交通习俗、风物特产、历史遗迹等方面的物质文化内容。***“生产习俗”介绍了畲族的山地农耕生计方式及其展,独特的狩猎、采集、手工业民俗文化;“饮食习俗”对畲族的主食、副食、饮料和进餐习俗、饮食礼仪作了介绍;“服饰习俗”对畲族的服饰富有特色的服装、头饰、饰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居住习俗”介绍了畲族的村落布局、民居类型、建造程序和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介绍了畲族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和交通习俗;“风物特产”对畲族地区的茶叶、竹笋、食用菌、水果等名优特产作了介绍;“历史遗迹”则对畲族地区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各类建筑作了初步的梳理和介绍。
第三章“畲族的民间文化”,涉及畲族的民间教育、民间科技、民间医药、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体育、民间游戏、民间造型艺术、民间歌舞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民间教育”介绍了畲族传统的家庭教育、畲区教育、私塾教育况;“民间科技”着重介绍了畲族在山地农业耕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民间医药”介绍了畲族医学的基本特点和整理开况;“民间文学”对畲族的民间歌谣、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最具特色的畲族民间歌谣;“民间工艺”和“民间造型艺术”介绍了流行于畲族民间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畲族工艺美术;“民间体育”和“民间游戏”对畲族民间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竞技性、娱乐性的活动进行了介绍;“民间歌舞艺术”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音乐艺术和民间舞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了梳理。
第四章“畲族的社会文化”,介绍畲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家庭礼仪、交往礼仪、亲属称谓、诞生习俗、取名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习俗和禁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畲族的信仰文化”,介绍涉及畲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哲学思想、预测与占卜、族徽与标志。“宗教信仰”对畲族的盘瓠信仰、祖先崇拜、世俗神灵信仰等不同的信仰类型进行了介绍;“宗教活动”介绍了畲族民间常见的祭祖、修谱祭、醮明祭、做福、“下惊”等宗教信仰活动;“哲学思想”介绍了畲族的思想特征、畲族神话传说里的思想内涵和畲族的生命观;“预测与占卜”介绍了畲族生产生活中的占验与预测习俗;“族徽与标志”对将凤凰和龙头拐杖作为畲族族徽和标志的合理性进行了阐释。
第六章“畲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次对畲族在开祖国东南部山区、维护祖国统一、抵抗日本侵略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和介绍。畲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显然不应该仅仅只有这些,但这几个方面无疑是畲族人民最为显著的、最具代表性的贡献。
第七章“畲族的精神气质”,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认为畲族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在淳朴谦和的自然天性、坚韧耐劳的开拓精神、达观洒脱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敦亲睦邻的团结观念、忠勇爱国的朴素怀等几个方面。对畲族精神气质进行挖掘、总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本书的分析对后来者的研究有所裨益。
第八章“畲族的文化传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畲族的民族教育、民族文学创作、民族艺术创新、民族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展历程和成就。既反映畲族人民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展示了新中国给畲区畲汉文化的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九章“畲族的族际交往”,介绍畲族与周边民族的商贸交往,与汉族、瑶族、苗族的族际关系,畲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互动和生产交流,展示了畲族与汉族、瑶族、苗族密切的民族关系。对于畲族与汉族的关系,是比较清晰的,但与苗族、瑶族的关系目前则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本书也将这些观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