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节华中先秦族群概况(1)

6.第二节华中先秦族群概况(1)

一、远古时代的华中原始族群

华中地处长江流域中游,这里气候宜人,水土丰美,是远古人类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

迄今为止,华中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的旧石器遗物,其展序列相当完整,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远古人类就已在这里生息繁衍了。在湖北,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长阳、大冶和郧西、郧县等地都有重大的现4;在湖南,自从1987年次在新晃现旧石器遗存以来,至今已现近200个遗址,范围广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平原,尤其集中在湖南西部的沅水和澧水流域5;江西地区的旧石器也有零星现。尤为可喜的是,在一些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还现了古人类化石。

(一)旧石器时代华中地区现的古人类

郧县人。1975年现于湖北郧县龙骨洞,现了三枚猿人牙齿化石,共存物有经人工打击的石核和20多种动物化石。其年代与蓝田猿人相当或稍早。1

郧西人。1976年现于湖北郧西县白龙洞,共现了六枚猿人牙齿化石,共存的动物化石与前者大致相同,年代亦大致相当。2

长阳人。1956年现于湖北鄂西清江流域的长阳县赵家堰龙洞,现的化石为1块左侧颌骨断片连同两颗牙齿,还有1颗前臼齿。长阳人已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年代在距今10万年左右。3

(二)华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展到新石器时代后,华中考古现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覆盖面也更广。

1。彭头山文化

先现于湖南澧县彭头山,目前现的遗址往南不出澧水北岸,往北可能到达邻近的湖北境内。其年代大约在距今9000~82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现有磨制石器和陶片,并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和大型的居室遗址。4这说明彭头山文化的主人已懂得栽培和种植水稻(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展起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2。石门皂市下层文化

截至目前为止,已现遗址近20处,分布地域较彭头山文化大大扩展,有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常德、桃源、南县等县市,即包括澧水中下游和沅水下游。其文化仍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不多且种类单调,但陶器制作比彭头山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器形较规整,胎壁较薄和均匀。其年代在距今8000~7000年。5

3。城背溪文化最早现于湖北宜都县境内,是长江三峡峡口一带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代表,年代在距今7000年以上。其文化特点,磨制石器多石斧,陶器多夹砂红褐陶,并已采用泥片贴筑法制作。1

4。大塘文化

先现于湘江中游的长沙县南托大塘,属于该文化的遗址目前现的还有湘潭县老虎坑、汨罗县附山园和茶陵县独岭坳。所出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褐陶为主,器表纹饰多为篦点连成的细线,然后构筑成水波纹、横人字纹、圆圈纹等图案。陶器火候较高,质地较坚硬,胎的厚度较均匀。其年代与皂市下层文化同时或稍晚。2

5。大溪文化

以1958年先现于四川巫山县大溪而得名。目前现的属于该文化的重要遗址有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枝江关庙山、江陵毛家山,湖南安乡汤家岗、澧县梦溪三元宫等。3其范围跨越了长江南北,但主要在长江两岸,西自三峡,东至洪湖西岸。其文化特点、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已经开始种植水稻;石器有石斧、带肩石锄等,晚期还出现圭形石凿和较厚的穿孔石铲;房屋建筑采用编竹夹泥的方式,内外焙烧。地面铺垫红烧土块,墙基和立柱下的沟、洞也常填筑红烧土,说明已知道防潮技术;陶器为手制,流行泥条盘筑,不规范,晚期出现了慢轮修整。多泥质红陶和黑陶,红陶表面多施以鲜红或深红的陶衣。圈足器特别达,同时有相当多的圆底器。从现的大型公共房屋来看,大溪文化的母系氏族社会已相当达。其年代在距今6300~5300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二节华中先秦族群概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