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节华南概述(4)

4.第一节华南概述(4)

此外,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失败后,退回岭南,其余部遂定居岭南,世居水上,成为疍民的一部分。

(三)隋唐为汉族迁入华南展的第二个**时期

隋唐汉族迁入华南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流士为主,后期以流民为主。

安史之乱前,从隋代开始将流刑定为1000里、1500里、2000里三等,俗称“三流”,岭南一带成了隋唐的主要流放地,著名的有柳宗元被流放到柳州,韩愈被流放到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和潮州。

安史之乱后,由于战乱,流民成了迁入华南汉族的主流,史载:“天下大乱,中朝人士以岭外最远,可以辟地,多游焉。”3如渤海吴氏,“散处中州,其后随王潮入粤,而入翻之潮、嘉等处”1。从而使岭南人口激增,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代广东的户口较隋增加一倍多,即从隋代的102780户2,增加到唐代的209584户3,从而形成了汉族迁入华南的第二个**。

(四)宋元为汉族迁入华南展的第三个**时期

宋元之时,由于政治动荡,中原久乱不安,中原汉族迁入华南的记载不绝于书,断断续续地延绵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宋元之时,不仅是自秦汉以来中原汉族迁入华南人口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而且还是华南不同的汉族族群形成的初始时期。

在广东,由于汉族的迁入,尤其是北宋汉族大批迁入南雄珠玑巷,以及南宋时人们经珠玑巷大规模南徙,广东各地尤其是分布在今珠江三角洲各县的汉族开始了形成为广府人的过程。与此同时,从湖南境内骑田岭一带越岭入粤北,或从江西、福建境入循、梅、潮诸州的汉族后来形成为华南汉族族群中的客家人和潮汕人(福佬人)。

在广西,自北宋始改变了入桂汉族少于入粤汉族的状态,入桂汉族以镇压侬智高的狄青官兵落籍广西为大宗。到北宋末,不仅作为静江府治的今桂林市多有汉族入迁,就是接近少数民族聚居的“沿边十三郡”4也有避难的中原士大夫迁入。及至南宋末,元军南下伐宋时,为元军所败的抗元义军部众和一部分难民还迁入广西靖西一带落籍。所以南宋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五民”条云:钦州(约今钦州市和灵山、东兴等县市)民分五种……二曰北人,语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四曰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地,子孙尽闽音。五曰疍人,以舟为室,浮海而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西之音,疍别有记。这样汉族入桂从数量到内涵都有了明显的展,而且两宋之时也是平话人形成的初始时期。

在海南,两宋时迁入岭南的汉族有的渡海进入海南岛。绍兴年间(1131~1162年)谪居昌化军(治今临高县西南,在全岛的最西端)的李光说昌化军:“近年风俗稍变,盖中原士人谪民者相踵,故家知教子,士风渐盛。”5南宋初太学生陈东被诛,另一太学生福建人陈好,因畏株连而避居琼山之苍原,后子孙繁盛。据统计,北宋元丰初海南4军州共有10366户,到元世祖至元年间,增至99885户。1不到200年间,人口增加了9。6倍,汉族大批入琼十分显然。

在福建,南宋时远离中原,又靠近南宋都的福建成了人民逃避战乱的好地方,不仅宋皇族成员入闽,泉州成了他们的主要的迁居之地,而且流民也大批迁入泉州、福州,如今福州桥南三叉街一带旧称藤山,“唐末宋初,居民鲜少。赵宋南渡之后,避乱者渐次迁藤,至元朝始成村落”2。由于入闽汉族经海、陆两路进入,故沿海港市福州和泉州,以及居江西入福建大道的邵武军(治今邵武)、建州(后改名建宁府,治今建瓯)、汀州都是移民较多的府州。这时也正是福州人、闽南人开始形成的时期。

在台湾,汉族大批入台也始于宋元时期,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说:“历更五代,络及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故台湾旧志有台湾一名北港之语。”3由于汉族入台人口增加,南宋还在台湾推行“编户”。4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节华南概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