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陆贽的拒绝(3)
李适为唐第十代皇帝,试想一下,姑且把李世民视作百分之百的英主,十代以后,从公元7世纪初到公元8世纪末,二百年过去,呜呼,这个源自突厥人种的陇两李氏豪强家族,那血管里的英主基因,还有几许能在李适身上残存下来?
宋人钱易在其《南部新书》里,这样描写李适的由聪而昏的周折:“裴延龄尝放德皇曰:‘陛下自有本分钱物,用之不竭。***’上惊曰:‘何为本分钱?’延龄曰:‘准天下贡赋,常分为三,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今奉九庙,与鸿胪,供蕃使,曾不用一分钱,而陛下御膳之余,其数极多,皆陛下本分钱也。’上曰:‘此经义,人总未曾。’自兹有意相奸邪矣。”
其实,作天真无知状,作如梦初醒状,作头一回听说状,李适纯粹是装孙子。早在流亡逃窜期间,他这搜括民脂民膏的劣根性,就露出狐狸尾巴来了。“初,德宗仓皇出幸,府藏委弃,凝冽之际,士众多寒,服御之外,无尺缣丈帛,及贼泚解围,诸藩供奉继至,乃于奉天(即乾县)行在,储贡物于廊下,仍题曰‘琼林’、‘大盈’二库名”。
陆贽在巡视行宫时,现了这种不成体统的事,赶紧对这位皇帝进谏:“臣下昨天看见行营廊下,出现‘琼林’、‘大盈’库名,”把微臣吓了一跳。这两个库名,陛下也当了解,是玄宗皇帝当年为其藏库题写。结果,开元盛世,毁于一旦,就败于这既失民心,更失军心的私念上啊!陛下把诸道贡献的金银财宝,粮食衣料,私藏在此,供自己吃用。而你怎么不想一想,那些吃不饱,穿不暖,为你卖命打仗的将士们,看到了会作如何想?
因为,那时,还处于战争状态之下,陆贽警告这位已经由聪转昏的德宗说:“陛下不害怕军心动摇吗?不担心临阵倒戈吗?不在乎那些军官起来造你的反吗?不觉得那些士兵有可能掉转枪口对准你脑袋吗?”
一提“掉脑袋”这三个字,他暂时恢复理智。所有由聪而昏的帝王,只有这句话能听得进去。即使再王八蛋的君王,让他掉脑袋他还是不干的。然而,这个李适,库名给取下来了,但库藏仍旧被他所宠幸的小人把持着。
在中国,若帝王站在正直一边,则佞幸就靠边;而反过来,帝王排斥坚贞之士,则奸宄之徒必秽乱中枢,良善者执政,人民得安生,邪恶者掌权,百姓必倒霉。中国五千年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文化,有着勤劳的大众,然而却落后于世界潮流。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最高统治权的这些家伙们,浑浑噩噩,无知无耻者多,糜烂腐朽,耽迷声色者多,治国无能,破坏败乱者多。而余下来曾经有所作为的君王,也很快就一百八十度拐弯,走向末路,败亡得比谁都快、都坏。
因为,帝王之由聪转昏,除了自身人种学上的缺陷,在他身边的那些小人,也在推动着,加快着他的腐朽,他的堕落,他的不可救药,他的走向灭亡。欧阳修著《新唐书》,在《德宗、顺宗、宪宗》记后感叹:“呜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如果,整个朝廷都像陆贽这样刚正不阿,清俭廉洁,直傥论,端庄崇实,唐德宗有可能将他的聪昏周期率拉长一点,可包围着他的却是卢杞、裴延龄以及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之流,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一个陆贽的拒绝,哪敌得上这一群混蛋联合体的拉他下水啊!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像陆贽这样敢拒绝邪恶的正派力量占上风的时候,这个时代就有希望,有生气,有前景,也有未来。反之,像陆贽这样代表正义,代表公道,代表人心所向,代表真理必胜的人物,处于孤单状态,受到排斥打击,遭遇不公对待,好人步步难行,那么,必然会出现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所曾经写过一组诗,题名为《秦中吟》中的场面。
诗人在前面加了序:他主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而“贞元”,就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其中最出名的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从这十个字,我们就该想象得出这个由聪而昏的皇帝,在小人的包围下,最后昏庸溃败到什么程度。
“君上不亮其诚,群小共攻其短,欲无放逐,其可得乎?”陆赘被逐边陲十年,直到德宗死后,他儿子顺宗接位,才体会到当年陆贽对他老子的拒绝,具有多么了不起的价值和意义。赶紧下诏书,让他回到长安,在朝廷任职。
可是,诏未至,贽死,享年五十二岁,一代良臣,就以这样一个拒绝邪恶的形象,长存于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