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世上少有的殉国者(1)
一艘密闭得不透一丝光亮的夜航船,从苏州浒墅关的塘河码头悄声地起锚了。***岸上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被兵勇们摒退得远远的,连驻足多看一眼,都属禁止之列。
这是公元1647年,大清王朝顺治四年春季的事。
由于防范意外,这条武装的官船,舱里舱外,笼罩着异常警惧的气氛。无论艄公、纤夫、官员、兵丁,不知道将会生什么事。江南春末的夜晚,本应有点暖意才是,可船舱一角,那盏忽明忽暗的灯笼,那炷摇摇晃晃的烛光,照着一位“豹目蜷,双目上视”的要犯,一脸寒霜,两道剑眉,目光中透出来的阴冷,令人不寒而栗。
其实,官兵初从江宁来到苏州押囚,没把这位闻名遐迩的诗人,太当一回事。不就是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之读书人嘛?一般来说,有权的人看不大起知识分子,有权的人的狗,就更加看不起知识分子。三年来,在南京豫亲王门下,这些戈什哈看惯了迅即变节的江南士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鼻涕虫,奴颜婢膝,鞠躬打千,低三下四,巴结攀附。他们估计要押解的这位文人,大概也是一路货色,一样德行。可等到与地方官办理文书交割,犯人押到跟前,直立着,像一堵墙。那满脸髭须,一根根都像钢针似的扎煞着,与其说他是文人,毋宁说他是一头猛虎,这两个可怜虫,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张着嘴,合不拢,傻了。
这个囚犯,就是陈子龙,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殉国者之一。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一字人中,号轶符,晚年又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1637年(明崇祯十年)与夏允彝同时中进士。选浙江绍兴府推官,擢兵科给事中,未及赴任而明亡。
《明史》称他“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明·杜登春在《社事始末》中说:“卧子先生甫弱冠,其才学则已精通经史,落纸惊人。”
陈的诗,气势奔放,色彩强烈。按清·沈德潜的评价:“诗至钟、谭诸人,衰极矣!陈大樽垦辟榛鞠,上窥正始,可谓枇杷晚翠”,对他改造诗坛风气的努力,是肯定的,因而尊崇之为“明诗殿军”。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潺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在他的词作中,凡涉及杨柳的吟咏,无不与那位风流女子有关。如《浣溪沙·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至于柳如是与陈子龙的这段缘,如果幸而成功的话,应该比她后来与钱谦益的结合,更加有声有色。我甚至臆想,若如此,此刻在船舱里与陈子龙绑坐在一起的,就是这位类似十二月党人妻子的侣了。她绝对要扮演这个角色的。那是一个既美丽,又刚烈的女子,她会抛家舍业,不计一切地追随着他,万死不辞地同赴国难。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色艺双绝的女性,但如柳如是这样既具美姿,更富文采;既风流妩媚,又聪明睿智;既清高雅洁,又敢作敢为者,是很少的。据清·顾苓《河东君传》,清·王沄《虞山竹枝词》,十年前,甚至更早,声震江南的一代名妓,就公然钟于陈子龙,大有非君不嫁的意思,因为那确是郎才女貌的绝佳组合。
这种在封建社会里绝对异类的爱宣示,也只有像她这样已成为公众人物,才敢拂逆礼教,才敢挑战道学。在光天化日之下,她不自禁跑到松江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媒于这位才思杰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人、任侠仗义,具有传奇色彩的硬汉、敢作敢当,具有人格魅力的志士。剖肝析胆,掬诚相示,以无以复加的钦敬之心、爱慕之意,恨不能立时三刻下嫁这位磊落潇洒、闻名遐迩的陈卧子。天哪!为了追求所渴望的心上人,简直是挑战地、主动地、大胆到不顾体面地示爱,这样的奇女子。可谓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