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有影响的近现代及当代人物(3)
(三)张定一
张定一(1924~2010年),又名张生源,青海大通县人。***1946年9月,由**驻重庆、南京代表团介绍至晋冀鲁豫边区进入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1947年7月,任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即后建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政治部宣传干事。此后,历任《鄂陕报》《陕南新闻》《陕南日报》编辑,西北民委科长,中央民委宗教事务处组员,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汉文教员,**日喀则分工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西藏工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文革”中受到冲击。1972年恢复组织生活,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办事处统战组副组长。1977年年底内调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1986年离休。曾先后在报刊表《西藏人民的光辉历程》等文章10多篇、诗词1000多。诗词、国画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多部作品集。曾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的“解放大西北纪念勋章”、国家民委颁的“长期从事民族工作荣誉证书”、西藏自治区政府“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巩固边防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四)马元彪
马元彪(1934~),青海互助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历任共青团互助县县委副书记、共青团青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达日县县委副书记、**玛沁县县委书记、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海东行政公署副专员、青海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省水利厅厅长、青海省省长助理。1988年任青海省副省长,是**十二大、十三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青海省第七届政协副主席。
(五)吕存姐
吕存姐(1939~),女,青海互助县人。1966年加入中国**。历任生产队副队长、大队民兵连副连长、党支部书记、青海省妇女联合会副主任(不脱产)、互助土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青海省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是**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三、文化人士
(一)洛桑谢日布
洛桑谢日布(1897~1967年),俗名桑结太,青海同仁县年都乎乡撒日村人。因一条腿有残疾,绰号跛画匠。自幼入杂撒日寺为僧,学习藏文、书法、绘画等。他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到十几岁时就能背诵数十部佛经,写得一手好字,绘画也有功底,能独立绘制唐卡。青年时代崭露头角,给隆务寺丁科扎仓(时轮院)塑造了四大天王,个个栩栩如生。约在1920年,带领弟子花了3年时间,给同仁麻巴乙格寺制作了一幅大型堆绣佛像,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是当时藏区最大的一幅堆绣佛像。此后,为循化、贵德等县寺院制作过堆绣佛像。民国24年(1935年)、25年(1936年),在塔尔寺绘制壁画宗喀巴传、葛丹拉加玛、释迦牟尼本生传等组画。适逢九世班禅在塔尔寺驻锡,看了他画的壁画,十分赞赏,请他去西藏作画。后因九世班禅入藏途中滞留玉树期间病故,未能成行。他成名后曾给夏琼寺、西关寺等多座寺院塑像绘画。绘制的唐卡画中的佳作主要有四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白度母、绿度母、释迦牟尼、空行母、吉祥佛母、宗喀巴等。
(二)李宜晴
李宜晴(1919~1977年),土族著名女诗人,青海民和川口镇旧城人。为东李第十八代土司李成基之孙。幼年失怙,得祖父疼爱,教其读书,因聪慧刻苦,到十余岁时便广涉文史典籍。15岁时,嫁与碾伯王正魁(字少夫)为妻。1937年,就读于兰州女子师范学校初中,不久因抗日战争爆而辍学。1938年,入于西宁女子师范小学部任教。后经其兄李文蔚之荐改任青海省政府秘书处会务股职员,受到地方名儒基生兰的赏识。她尊基生兰为师学习诗词知识,并互有唱和之作。1940年4月,赴重庆求学,因误考期,辗转成、渝两个多月后怏怏而归。1941~1949年,先后在甘肃省夏河县、甘肃省政府秘书处、兰州图书馆任职。这一时期,她创作了大量诗词,陆续公开表,引起文学界的重视。1942年,在兰州与一代名家章士钊结识,其作品为章所赏识,称赞其是少数民族中仅见的女诗人。章与甘肃名流高一涵、丁宜中、慕寿祺、包道平等人结成“千龄诗社”(多为年长者,各人年岁相加逾千,故名),年仅23岁的李宜晴也加入其中,并与章士钊等人有诗词酬答唱和。新中国成立后,初在乐都县民政科工作,1951年因病在家休息。同年秋,因章士钊通过全国政协向青海省政府推荐而任省图书馆馆员,1963年被任命为省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她对我国文史典籍涉猎甚广,文史知识十分丰富,加之热爱图书管理业务,勤恳苦干,因而成绩斐然。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作品,有的曾公开表。“文革”中,身心遭受迫害,诗词稿本散失殆尽,只保存下来100多。1976年10月退休,次年10月30日病逝于西宁。李宜晴的诗词,咏事范围之广、文字造诣之深、数量之多,在省内女诗人中堪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