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节毛南族研究的相关论著(3)
《毛南山乡风录》,卢敏飞、蒙国荣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木面舞在日本》,蒙国荣著。《毛南族谭氏谱牒》2004年转载。
《毛南山乡的谷仓》,韦静宁著,《春满环江》转载,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三南晨读颂》《花竹帽》《分龙节絮语》《放鸟飞》《环江一宝——毛南菜牛》,蒙国荣著,均为散文,《春满环江》《美丽的环江》转载。
《多彩缤纷的毛南族文化奇葩——环江毛南族、壮族风拾趣》,芦笛著,《河池文学》2007年第3期。
四、长篇小说及诗集
《巴英奇缘》,汪俊著,广西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这是第一部以毛南山乡的生活为素材编撰的长篇小说。
《血染的浓索花》(长篇小说),谭亚洲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香港)1993年5月出版。
《倩女仇》(长篇小说),谭自安著,漓江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夺命》(长篇小说),谭自安著,漓江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巴音山下浓索花》(又名《松庐诗词联集》),谭魁著,广西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1986年6月编印。
《爱的瀑布》(诗集),谭亚洲著,民族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寻找阿红》(小说集),谭自安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汇集有作者的《盛大元的人生三部曲》《老幺“条套”》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是毛南族第一部小说集。
五、文化教育
近年来,关于毛南族文化变迁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民族文化璞玉生辉——毛南文化遗产系列书籍出版纪实》,谭亚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毛南族20世纪文学作品选》转载。《流光溢彩的环江民歌音乐》,蒋晗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毛南族20世纪文学作品选》转载。《毛南族民歌的语美和意境美》,谭亚洲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散文集《美丽的环江》转载。《乐观的怀——毛南族民歌审美》,卢克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散文集《美丽的环江》转载。《毛南族对联漫笔》,谭自乐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散文集《春满环江》转载。
近年来,关于毛南族教育方面的主要论著有《加强民俗风的审美教育,激励学生奋有为》,覃治鄢、谭应干著,中国实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中国教育研究论丛》转载。《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谭自乐著,中国实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中国教育研究论丛》转载。《指导仿写、解惑传道》,谭自乐、蒙利林著,(《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第六期)。《评析古今名联,努力激高中民族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谭自乐、陶芹著(《读与写》2009年第二期)。《系于斯,心注于斯》,谭自乐著(《河池文学》2007年第三期)。
黔桂古道
毛南族新居
后记
多年以来,我曾陪同很多外来专家到毛南山乡考察。这些来自不同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民俗专家、教授都雄心勃勃,想对尚是民俗文化研究领域空白的毛南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研。然而,他们在毛南山乡考察之后,都信心无存,抱憾至今。因为毛南族的开放意识太过强烈,汉化程度很高,根本无从深入了解他们。前些年,云南大学匡志明教授曾会同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覃彩銮教授带领一批研究生对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察。可是在匡志明教授准备离开环江时,与我交流才现他们半年的考察结果,居然连“南昌屯”的地名也没有弄清楚。他们以为“南昌”就是“中南村繁荣昌盛”之意。其实,“南昌”是毛南话“要桑”的音译。在毛南话里,“要”是某地之意,而“桑”是树木之根的意思。传说,当年毛南族谭氏始祖来到毛南山乡,就在南昌屯成家立业,所以毛南族谭氏认为,南昌是他们的“根之地”。南昌因此而得名。他们听了我的解释之后,恍然大悟,他们原来是“望文生义”。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毛南族人,根本无法对这个古老而人口较少的大山民族进行深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