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8)

10.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8)

本书第一次刊载于《禹贡》1934年9月二卷一期。全书13万余字,记录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胡传在黎族地区的行程及见闻,是研究清朝后期黎族社会的一部重要资料。

作者胡传,字铁花,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是近代封建官员深入黎区考察政务的第一人。胡传接受张之洞之托,于光绪十三年十月下旬从府城出前往黎区,行至乐安、崖州、陵水等黎族地区,在光绪十三年十一月中旬,因病返回府城。胡传此行目的是了解“黎”,根治“黎乱”,为稳固封建统治服务,但其行程日记在客观上也真实地记述了19世纪80年代的黎族社会风貌。日记在内容上,关注的最多的是黎族地区的社会政治问题,包括驻兵、布防、县治设置、治安等,对经济生活、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都是顺便提及。此外,日记还附带记载了当时汉族和苗族的一些况。

(七)《海南岛黎族起源之初探讨》

作者刘咸,载《西南研究》1940年第1卷第1号。主要观点:黎族族源外来说。刘咸从黎族文身、妇女服饰、口琴、织绣等方面推断黎族的文化系统属于“太平洋4个文化区中的印度尼西亚区”“与南洋群岛各民族所有者大同小异”。还从303个黎族人体测量材料的分析中,认为一部分黎族血统上与马来人有密切关系,因而,得出黎族源于南洋各民族的结论。

(八)《海南岛重合盆地的黎族》

作者金关丈夫,载《南方》杂志,第5卷第3号。记录当时重合盆地的界限和估算面积,以及当地的黎族居民构成、通婚况、氏族组织等。

(九)《海南黎人刻木为信之研究》

作者刘咸。契竹也称对牌。契竹以圆而有节者为上,契竹的长短代表了不同的货币价值。契值在30元以下的用指长押,每一刻值为一元;契值在40元至100元的,用掌长押,每一刻值为5元;契值在100元以上的,用肘长押,每一刻值10元。

指长押又分3种,契值在10元以内的,用中指的中节;契值在10元至20元的,用中指的中节和前节;契值在20元至30元的,用中指的全长。

四、黎族地区地图

有关黎族的地图有:《广东五指山草图》《五指岭》《南殷所辖十峒图》《南丰黎务局所辖黎境区域图》《凡阳地图》《黎汉区域图》《崖州舆图》《琼崖黎境路线图》《黎境公路南段地形图》《琼崖新设乐安、保亭、白沙三界至图》《琼崖黎境设立学校位置分布图》。

五、图

(一)《琼州黎民图》

作者邓廷宣,明初官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描绘海南黎族社会状况的画卷,也是明代唯一描绘黎族社会生活的画卷,以画配诗、配文解释的方式展现了明代黎族的社会生活风貌。

《琼州黎民图》由15幅画组成,每幅画纵33厘米,横30。5厘米;每幅画都附七诗和题词,说明画的主题。这些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黎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境。第一幅画描绘明初黎族居住的船型屋,诗曰:“舟居非水类鸩方,人物差分上下床,报与有巢民识得,渐来栋宇以虞唐。”第二幅图描绘了黎族的纺织方法。第三幅图描绘黎族用牛踩田的生产方式和原始的贮谷方法。第四幅和第五幅图描绘黎族的婚俗。第六幅图绘出黎族宴饮娱乐的景。第七幅画描绘了黎族人治病“做鬼”禳解的习俗。第八幅图描绘进山寻找沉香的场面。第九幅图描绘黎族采藤的景。第十幅图描绘砍伐楠木、花梨木的场面及搬运过程。第十一幅图描绘的是黎族的村峒组织况。第十二幅图,描绘黎族群众以当地物产与汉人交易的况。第十三幅图反映黎族当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况。第十五幅图反映的是黎族的渔猎生活。

(二)《琼州海黎图》

作者和创作时间不详。从第一幅图“琼州府地图”及画和文字内容来看,可以断定为清代黎族社会生活的状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