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9)

11.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9)

清朝的海南行政区划图,有海南岛的3州10县的分布图,但绘制粗糙,地理位置不明晰。***

与黎族古代社会有关的画册有3本,一是《琼黎一览图说》,二是《琼州黎民图》,三是《琼州海黎图》。

《琼州海黎图》由15幅画组成,每幅画纵长29厘米,横宽27。5厘米,每幅都有文字说明。画面清晰,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细腻,风格朴实。

《琼州海黎图》的第一幅图是“琼州府地图”。是明以后、清光绪以前的图。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改琼州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成为海南岛的行政中枢。标有3州10县名称和重要的山峰、河流和港湾的名字。

第二幅图是“狩猎图”。图中描绘了4位黎族男子手持弓箭和标枪带狗狩猎的场景。

第三幅图是“狩猎图”。画中有3名男子手持弓箭正在射鱼。用弓箭射鱼是黎族人的独特捕鱼方式。

第四幅图描绘了黎族人特有的耕种方式——“牛踩田”。

第五幅图是黎族人的“收稻图”。图中4位黎族男子正在用手拔稻子,另一男子正用扁担挑着捆成束的稻子往回走。

第六幅图为“纺织图”。图中有3名妇女,其中2人用纺纱轮纺纱,另一人则席地而坐,用踞机织布。

第七幅图为黎族人进山采沉香的描绘。表现黎族数十人的集体劳动场面。

第八幅图,是描绘黎族人从深山中向外运木头的景。先是利用溪流将木头运出,再以牛车载运。

第九幅图描绘了黎族人的船型屋。图中的文字为:“黎屋形长似船而势高,门开左右,中构两层,居者缘梯而上,下则以畜牛豕也。”

第十幅图,描绘黎族人宴饮、歌舞的场面。图中的说明文字为:“黎中无醴筵宴会,每岁时伏腊及婚姻,虽有烹宰,率皆饭以木勺,饮以竹筒,饱醉后则击鼓鸣钲,唱歌为乐,尽日始散。”

第十一、十二、十三幅图,展现了黎族人的婚俗。第十一幅图描绘了青年对歌的景。第十二幅图是男方去女方下聘的景,一男子挑了两坛酒,手中牵着两头牛,一女子怀抱几匹布跟随在后。第十三幅图是迎娶图,新郎背着身披红被、穿红筒裙的新娘,后面跟随着两名妇女,手中各拿布和槟榔。

第十四幅图,描绘黎族人械斗的场面。图中有文字说明:“黎性重仇杀,轻生死,与滇黔苗倮同,挟器惟标枪弓矢,健者则衣着吉贝,头缠红布,乘牛驰骋,以示夸耀也。”

第十五幅图,一男子搭箭弯弓与另一左手拿盾右手持刀的男子对峙,二人中间有一女子似在劝说。图中文字为:“黎性悍而质直,间有同类,一语不合,辄操戈矢相向,得妇人架中一劝,随亦解释。”

《琼州海黎图》中的每幅画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黎族人的男女服饰。男子或上身赤背,或身着对襟坎肩,下着“包卵布”。女子上身或穿对襟坎肩,或穿无领对襟短衣,下穿及膝筒裙。男子结髻于额前,女子高盘椎髻于脑后。图画中无论男女都佩戴耳环,对女子文身也有所表现,画中可见纹于女子脸部、手、脚上的图案。

(三)《琼州图》

作者王之春(1842~?年),字爵棠,湖南清泉(今衡阳)人,曾跟随李鸿章驻守海防,也曾到过俄国、日本考查。所著《清朝柔远记》成书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完整刻本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才问世。该书共分20卷,前18卷为正编,后制两卷为附编,其中一部分是用地图来介绍地理况,《琼州图》即其中所绘地图之一。王之春绘制地图的目的是出于国家巩固边防的需要,也有利于清政府对琼州黎族人民的统治。地图绘制较精细,标明了州县治所的位置,还标出了沿海地区黎、汉村落、地名等,内容翔实,与今海南岛行政区划大致吻合,是了解当时海南岛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及中央统治势力分布的地图之一。

此外,《琼州图》次将文字描述的熟黎、生黎地界以地图的方式标注出来,保存了清代时的黎族区域分布、黎族地名。其二是勾勒出海南岛民族人口分布况,即自宋代以来,海南岛的人口分布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为汉族、熟黎、生黎。对研究黎族社会展史有重要的价值。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二节黎族古籍文献(9)

%